
工作中的李書應。受訪者供圖
“還有三個月,距離我來到南川工作就整整八年了。”1月17日,區政協委員、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黨委委員李書應正坐在電腦前處理案頭工作,辦公室的墻壁貼滿了頁巖氣田井位、管網、電網的規劃部署圖。
“我更喜歡在一線工作。”李書應說,不深入一線勘察、了解實際情況就等于閉門造車。“只有一步步把規劃方案轉變為真實的天然氣輸送到千家萬戶和不同的企業加工廠,才能讓沉寂在幾千米之下的油氣資源造福社會。”
頁巖氣管道建設安裝難度大、頁巖氣井平臺建設成本高、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環保處置困難……李書應剛到我區入職新崗位時,各種困境一擁而上。那時候,技術集成創新成了他攻破道道關卡的隨身利劍,常磨常新。安靜的辦公室里,他一邊用手比劃,一邊用筆在紙上畫圖,為記者詳細講解這幾年他們團隊如何一步步通過技術創新攻堅克難。此時的他,津津樂道。
“我們利用創新的輸氣管道定向鉆穿越技術,成功破解山區管道建設難題。”他介紹,由他牽頭編制的《常壓頁巖氣試采一體化技術》,有效縮短建設周期、節約物資材料及優化人力資源,提高投資項目經濟效益,吸引了國內頁巖氣開發團隊前來學習借鑒。
“誰開發、誰受益、誰治理”,李書應始終把頁巖氣綠色低碳環保開發放在一個首要位置,努力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效益經營”的理念。他說,頁巖氣開發會產生廢棄物,他們通過與高校院所、水泥廠、磚窯等機構合作,研發閉環的鉆采廢棄物環保處理技術,減少了環境污染。
同時,頁巖氣勘探開發鉆采工程“以電代油”動力方式的轉變,不僅減少了柴油燃燒的碳排放,而且降低了單井投資成本500萬元以上,推動油氣企業傳統鉆采工程施工由機械化向電氣化、自動化的技術升級轉型,讓頁巖氣開發鉆采工程轉向智能化變為可能和可行。
“我作為一名區政協委員,將與同行們繼續深耕一線,努力實現南川頁巖氣開發鉆采地面工程技術升級改造走在全國前列,在煤層氣勘探開發上大力推廣應用,希望未來在重慶建成第一個煤層氣田,實現天然氣生產陣地的拓展和接替,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李書應說。
見習記者: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