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均夫婦的“幸福賬”
發布時間:2024-01-25 11:21:24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111111111

  盧文均在給雞喂食。記者 鄧的 攝

  

  “咯咯咯……”1月24日,在楠竹山鎮謝壩村8組的一座山上,盧文均提著谷物等飼料,一邊吆喝,一邊拋撒,山里散養的跑山雞聞聲趕來,“咯”聲陣陣,圍繞在他身邊搶起食來。“你看,這些雞毛色多漂亮。”說起這些雞,他滿心歡喜。

  今年50歲的盧文均,曾和妻子梁正淑外出打工近20年,勤儉節約的他們有了一定積蓄。出于對家鄉的眷戀、對父母孩子的牽掛,2015年,夫妻倆毅然決定辭工回鄉創業。盧文均四處考察,前往四川學習了跑山雞養殖技術,在老家水江鎮實踐。兩年之后,夫妻倆在謝壩村流轉了300畝地,創辦了栗梔山林下土雞養殖家庭農場,每年出欄跑山雞1萬多只。

  夫妻倆不是謝壩村本地人,剛起步時,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就自己動手搭雞棚、修雞窩,他們堅信,只要肯吃苦,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致富。村民們樸實,農閑的時候,能幫忙的都會搭把手,也常常給他們送點菜,這讓他們感受到了莫大的溫暖。

  搞養殖業最怕的就是雞生病。以前雞生病,他們都是找獸醫幫忙,慢慢地,勤奮好學的盧文均愣是把自己變成了半個獸醫,自己給雞打針、喂藥。忙碌之余,他總會騰出時間鉆研養殖技術。他加入幾個養殖交流群,在群里向專家們請教,探討養殖經驗;還會前往其他養殖基地學新技術,一來二去,他自己變成了“土專家”,村里只要誰家養雞有問題找他,他都會上門幫忙看,能幫忙的一定幫忙。

  “哪里要雞,村里人都會給我們宣傳,有客人來村里玩要買雞,他們也會介紹到我們這里買。”盧文均說,在外面鋼筋水泥的世界真的沒有在農村安逸。

  “跑山雞比在雞舍養殖的雞質量要好得多,養出的雞肉質緊致,味道自然鮮美,所以基本上不愁銷路。”梁正淑說,每天一大早盧文均就出門送雞,他們的雞有農家樂、餐館和家禽館等固定的銷路,而她就負責在家給雞喂食,每天忙忙碌碌的,卻比過去在流水線“算得過來賬”。

  所謂的“賬”,其實就是盧文均夫婦的一筆“幸福賬”。盧文均細細地算了起來:一是收入賬,跟打工一樣都是起早貪黑,但現在他們的雞每年能銷售八九十萬元,收入自然比打工強。二是親情賬,在本地,陪伴家人的時間多了,一家人時常聚在一起,團團圓圓更幸福。三是人情賬,在本地,鄉里鄉親經常相處,誰家有個婚喪嫁娶都能走動、幫忙,人情味更濃。四是技術賬,現在養雞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自己的本領強了,內心也更充實了。總而言之,就是心里更踏實,生活更幸福了!

  “其實我今年還有個打算。”盧文均說到了新年愿景,他想去外地學習“以林養殖、以殖促林、林殖共生”的生態循環立體種養模式,發動周圍鄉親一起發展,讓大家的日子一起過得更好。

 

記者:鄧的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