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助力茶產業提質增效
發布時間:2024-01-18 10:04:16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持續助力茶產業提質增效

——區人大常委會2023年農業農村工作回眸

  □ 記者 陳蕗穎

  作為中國名茶之鄉,南川產茶歷史悠久,在《華陽國志》《茶譜》《茶經》等史書中均有記載,如今12.85萬畝的標準茶園星羅棋布在群山蔥蘢之中,南川古樹茶、巴渝特早、福鼎大白茶、云南大葉種、安吉白茶等主要種植品種聲名遠播,是國家茶葉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市三個茶產業綜合示范區之一。

  為了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區人大常委會連續多年將茶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監督議題,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職能優勢,積極開展相關調研,提出意見建議,持續發力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謀發展 專題調研找問題

  近年來,我區茶產業發展迅速,南川古樹茶、金佛玉翠等飄香海內外,品牌知名度明顯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在全區茶產業整體呈現欣欣向榮姿態的同時,也面臨缺乏產品研發人員、技術人員和茶旅融合有待提升、茶文化挖掘、茶元素嵌入不足等問題,制約著茶葉產業鏈發展。

  如何延長茶葉產業鏈,進一步提升深加工技術,助力我區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期以來都是區人大常委會關注的課題。2023年3月~5月,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乾豐、興隆、德隆等15個鎮街實地調研了全區茶葉產業鏈發展情況,走進各大茶企,了解產品生產、質量把控、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情況,召集鎮街分管領導、茶業負責人、種茶大戶座談并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

  “茶葉品牌不多,知名度不高,市場占有率、知曉率較低。”

  “鮮葉利用率較低,70%的茶葉企業不愿加工夏秋茶,造成茶葉資源浪費。”

  “企業缺乏產品研發人員,指導茶葉實用技術人才偏少。”

  在深入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和代表優勢,針對突出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加快推進我區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茶葉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2023年,我區改造提升茶葉基地5000畝,預計年末產量達4695.6噸,較2022年同比增長4.12%,干毛茶產值45158.6萬元,同比增長5.02%,茶業綜合產值實現11億元。

拓思路 外出“取經”學經驗

  2023年4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考察組前往秀山自治縣學習茶產業發展先進經驗,通過實地參觀,了解品牌打造、茶葉標準化生產、茶文化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情況,借鑒先進經驗,積極探索茶產業發展路徑。

  從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資料來看,秀山茶園面積18.3萬畝,綜合產值14.1億元,是全市夏秋茶加工重點縣,茶園面積和加工能力均居全市首位。經過數據分析對比發現,我區除了面積、產量能排在前三外,在夏秋茶深加工、品牌附加值等方面需要繼續提升。

  南川是國內悠久的茶樹發源地之一,宜茶條件優越,茶樹資源豐富,產茶歷史悠久,但大多數茶企只做現在市場上價格比較高的明前茶,導致鮮葉利用率較低,造成茶農損失較大,從而影響了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茶業的信心。

  2023年,重慶古道茶業加大夏秋茶加工力度,與區內多家茶葉種植業主簽訂全年鮮葉收購合同,將采摘時間從明前茶延伸到夏秋茶,畝均鮮葉產值能夠從2000元提升到5000~10000元,既充分提高茶資源利用率,也帶動了茶企茶農增收。

利長遠 助力產業促提升

  近年來,我區依托生態優勢持續建設,不斷擴大茶葉產業,兩大區域公用品牌——“南川大樹茶”和“南川金佛玉翠茶”,均獲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先后榮獲“特色魅力茶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等稱號和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茶產業已成為我區最具規模、最具特色、最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在品牌營銷擴大影響力方面,南川大樹茶獲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重慶茶葉三大品牌之一,入列2023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指數名單;金山紅古樹工夫紅茶獲得“金芽獎”在內的國內多項桂冠,連續兩年獲評重慶十佳茶葉品牌;金佛玉翠茶先后奪得國際國內大獎30余項。

  在科研創新增添產業動能方面,充分發揮國家茶葉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茶產業技術創新團隊科技支撐作用,深入開展南川古樹茶組培育種、良種選育、綠色種植、功能功效研究、精深加工等技術攻關;西南大學組建南川茶技術創新團隊,開展南川古樹茶資源調查、收集、保存和品種選育,在種植生產南川古樹紅茶、古樹白茶和大樹生普等方面進行了技術創新和適制性研究;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牽頭制定并頒布南川古樹茶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

  在多元融合拓寬發展路徑方面,我區以“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休閑、觀光、體驗游持續升溫為契機,大力開發集茶葉采摘、茶葉加工、茶藝表演和旅游購茶為一體的特色茶莊游、生態觀光游和休閑體驗游,已打造休閑觀光體驗式茶園20個,德隆鎮茶樹村的“人工種植起源地展示中心”也已對外開放展示。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