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學軍
每一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個田園夢。在我們終日為理想奔波,工作生活壓力增大時,它就在你心底徘徊,而我尤其如此。
越來越覺得,在自己打拼的天地里,要留下一隅“田園”,或詩意,或煙火,讓心靈可以在忙碌間得到小憩。
我生長在城市,很多時候我都不像一個純粹的城市女孩,喜歡植物,對農作物感興趣,對自然的景色和季節的變換有細膩的感受。
結婚前,我喜歡逛花卉市場,把這里當成我的“田園”。繡球含苞待放,綠蘿郁郁蔥蔥,梔子花清香四溢……各種花草都令我眷戀。我和賣花的阿姨能聊上半天,對花草的認知在一點點地積累著。這個“田園”帶給我愉悅與詩意。
結婚后,這種只聞花香不嗅煙火的生活被改變了。于是,我把廚房當成“田園”,快樂地勞作著。慢慢地,我學會了挑選蔬菜,學會了蒸饅頭、煮紅豆粥。我在廚房的陽臺上,種了一排香菜、細蔥、蒜苗、辣椒,還在小院一角搭上了葡萄架,閑時看花蝶飛舞,期待著收獲季節能吃上自己最愛吃的葡萄。
我知道真正的田園生活不會只有吹著微風、怡然自得的悠閑,它是要實實在在付出辛勤勞作的,這個過程皮膚會變黑變皺,手會變粗糙,渾身是汗水……想要有收獲,必須有耕耘。我心中的“田園”,其實是這樣一個地方——能讓我的心在繁忙生活中獲得一些松弛感,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生活會更豐富多彩一些。
前年的春夏之際,我陪母親回了一趟老家,坐很久的長途汽車。鄉下的外婆那么老了,雖瘦卻有力量,外公也一樣精神矍鑠。老家院子里有花樹、果樹,墻邊兒種了一溜兒的青菜,雞鴨鵝俱全,隨時可以吃上最新鮮的農家菜。晚上,我睡在一張老木床上,裹著松軟的棉花被,一翻身,床便“嘎吱嘎吱”地響。這是一種很新的體驗,我第一次覺得棉花被好過我的鴨絨被、蠶絲被,我仿佛能聞到泥土清新的氣息,愜意得居然一夜無夢。
早晨,外婆照例早早起床,煮雞蛋——母雞昨日剛剛下的;拌小菜——院子里新摘的;煮豆粥——都是新磨的糧食。廚房里水汽彌漫,外公在往灶眼兒里塞柴草。他們的說話聲、柴草燃燒的聲音以及窗外的鳥叫聲,合成了田園交響曲,恍惚間,我沉醉于愉悅與美好的感受之中。
在城市生活時,緊張和松弛反反復復地交替,我的神經變得有些衰弱了。我還天天盯著手機,時常刷屏,已經開始失眠,不知不覺心生煩躁。而這樣的田園生活,安寧、純樸、愜意、閑適,讓我的精神無比放松。我放下了手機,走進自然,去看薄霧籠罩的村落、裊裊升起的炊煙、黑瓦紅墻的老屋,聽雞鳴犬吠,與親密的家人在一起品嘗家常美食,溫暖、祥和,這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的治愈?
人生總是需要一種禪意,置若罔聞,處變不驚。而田園生活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實實在在的煙火氣,它更像是我尋求的一段心情、一種狀態、一種感覺,是對生活的純真熱愛,是難得的堅守和執著。它讓你收獲更多,不僅僅是身體健康的滿足,更是精神的富足。
把“田園”放在心中,在接近自然的地方,一個人也更接近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