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在大燕儲能電站調試設備。記者 甘昊旻 攝
南川融媒訊(記者 劉曉娟)2023年12月26日23時53分,經過3個多月的建設,我區首座電網側儲能電站——大燕儲能電站正式并網投運。
該電站位于工業園區水江組團,是重慶市能源局2023年重大電力設施推進項目,也是重慶市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和我區2023年十大重點項目工程之一。該電站占地面積約35畝,總投資3.5億元,于去年9月中旬開工,現已成功并網投運。
儲能電站即在夜間用電低谷時,從電網“下載”電能,給儲能電池充電,等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再向電網放電,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大燕儲能電站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共安裝了90臺磷酸鐵鋰儲能電池艙,裝機容量為100兆瓦/200兆瓦時。該電站通過110千伏線路并網,同步建設110千伏升壓站設施和并網線路等配套工程,通過線路將電力從宏墻站輸送到大燕儲能電站變壓裝置中,經過降壓處理后又輸送到儲能電池艙進行“充電”。
為確保大燕儲能電站工程按期建成并盡快發揮社會效益,區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緊跟項目各階段建設進度,協助做好電站的并網、調試、相關合同及協議簽訂等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保姆式服務,提前完成了宏墻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間隔擴建、300米并網線路等配套工程建設,確保了大燕儲能電站順利并網投運。
水江大燕儲能電站配套送出工程項目經理唐星介紹,大燕儲能電站猶如一個“超級充電寶”,一次“充電”可存儲20萬度電。該電站并網投運后,將納入重慶電網統一調度管理,參與全市電網調峰,為保障重慶電網穩定運行、提升新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支撐。同時,可大幅提升我區新能源消納及負荷調控能力,有效緩解電力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和電能質量,為我區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能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