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命名
發布時間:2023-11-14 10:49:18 來源:南川融媒體中心
新聞摘要:

  

  南川融媒訊(記者 鄧的)日前,區烈士陵園、區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楠竹山鎮中心校、東街故事、尹子祠文化公園5個單位被命名為我區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區烈士陵園位于木涼鎮漢場壩村3組,于2020年12月經退役軍人事務部批準新建,2022年9月21日遷葬原烈士陵園53名烈士忠骨,2023年清明節起對外開放。陵園規劃建設有烈士紀念廣場、烈士紀念碑、南川烈士英名墻、烈士墓區以及服務中心、禮儀中心管理用房、紀念展陳館(待布展)等設施,配備以英烈事跡宣講團為主的專兼職講解員,形成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先后與10余家單位建立聯系參觀機制。自2022年9月30日以來,社會各界人士在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主題團(隊)會、主題黨日、英烈事跡宣講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50余場次,已成為我區開展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的主要地點和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區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位于大觀鎮金龍村,設有教學理論區、戶外拓展區、學員宿舍區等區域,是全國150所國家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之一,同時掛牌“南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培訓基地”,于2018年9月正式運行。該基地先后開展“我是中國人”“緬懷英雄”“少年中國說”等思政教育活動200余場次,承接區內外新兵役前訓練、民兵訓練、學生國防教育培訓、干部職工團建活動等100余期,覆蓋人群10萬余人次。基地先后獲評“市級國防教育基地”“市級科普教育基地”“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中小學校外科普特色基地”等榮譽稱號。

  楠竹山鎮中心校始建于1929年,有近100年的辦學歷史,曾是中共綦南工委、南川縣委和石墻區委所在地,多名革命先輩曾在該校開展革命活動。近年來,學校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紅巖烈士韋延鴻事跡,規劃建設了楠竹山革命陳列室、紅巖文化長廊等,結合青少年德育教學創編了一套紅色大課間、培養了一批紅色小小講解員、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研學活動,聯合重慶紅巖產業集團共同打造紅巖文化校園。該校先后被命名為“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全區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接待區內外愛國主義及黨史學習教育共計100余個單位、2500余人次,被評為“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東街故事”位于東街綜合黨委黨群服務中心,建成于2022年7月。該館占地近600平方米,一樓“紅色革命展廳”重點展示南川人文歷史、南川紅色文化、東街發展變遷等板塊;二樓“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主要開展承鑠講堂、黨員培訓教育、紅色觀影等活動。自運行以來,該館依托東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黨員、志愿者,先后組織“承鑠講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故事傳播、政策宣講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80余場次,組織“周六舞臺”,以小品、歌舞、快板、評書等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40余場次,先后接待中心城區和區內外多個部門單位來此參觀活動200余次,覆蓋人群12000余人。

  尹子祠文化公園位于西城街道龍濟橋南側,始建于1876年,新館建成于2021年12月,占地面積1.27萬平方米,是重慶地區僅存的三個古書院之一。中共黨員張述成、中共南涪工委書記李治平、中共南涪工委委員胡曉風、南京雨花臺烈士程履繹等曾在此工作,培育了任浩若、皮以德以及紅巖烈士韋廷光、韋延鴻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先后被命名為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川區黨史教育基地。尹子祠內有尹子紀念館、海鶴書院、南川家風館、漢風茶館、國學館、漢禮儀體驗館等設施。近年先后承辦“青少年走進尹子祠”“紅領巾講解員”“青清會客廳”等活動90余場次,承接全國著名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新疆阿勒泰地區干部培訓班等調研活動50余場次。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