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無腳鳥 兒女的懺悔錄
——我讀彭學明先生的《娘》
□ 羅林衡
結識彭學明先生,結識先生的非虛構長篇散文《娘》,是在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重慶市作協、文學院組織的第三屆中青年作家(非虛構)高研班培訓。培訓會上,先生作了一場《在雜草中重生》的講座,講到動情處,他深情地朗誦起《娘》里的幾個片段,聽者無不動容。回到培訓住地,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娘》。先生的文字零落如雨,直抵心靈,直面人性,本欲借讀書以助眠,誰想輾轉至天明。
“世界上,有很多有錢有勢的母親,我只要我娘這樣的貧窮卑微就夠了;世界上,有很多偉大高尚的母親,我只要我娘這樣的弱小平凡就夠了!”《娘》是先生寫給母親的長篇祭文。先生出生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一個貧窮、偏僻的小山村。在他如訴如泣而又凄美的筆下,“娘”的孤苦無依與堅韌獨立,先生少年的憤怒委屈和自強不息,土家鄉親的狹隘自私和溫情脈脈,在湘西風景如畫的山間地頭躁動著、狂舞著,令人不忍流連,卻又深陷其中。
“娘”先后經歷了四次婚姻,在越來越窮、越來越艱辛的生活中,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子女長大,后又為了子女的安全與自尊脫離婚姻,在苦難中設法謀生,堅持讓兒子上學。兒子經過三次高考的重重磨難,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工作后,“娘”又以大智慧、大胸懷教育兒子如何做人?!澳铩钡膱皂g、頑強、博大、善良、勤勞、質樸,傳奇而又悲慘的生活,讓人不禁心酸落淚。“娘,就是那只為了兒女,一輩子沒有停歇、無處停歇,也不肯停歇的無腳鳥?!痹谖恼碌慕Y尾處,先生這樣寫到,這是先生從對“娘”的怨恨,到認識到“娘”的重要、偉大之后的大徹大悟和真情歌唱。
有書評言,《娘》是一部拷問心靈、痛定思痛的新的懺悔錄,它令天下兒女重新反思“孝”的含義,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和悔恨。先生也這樣說,在娘去世后,他一直生活在深切的悲痛中和深深的自責里走不出來,常常是夢里夢外都淚流滿面。他是徹底把娘弄丟了,再也找不到娘了,他應該為娘寫點什么、留點什么。很敬佩先生,有勇氣撕開自己,坦蕩且無畏。他在筆端剖析了自己自以為是、誤解母親、忽視母親、傷害母親的心路歷程,當真赤子,偉丈夫也!“這是一曲平凡又偉大的中國母親隱忍、深沉、博大的愛的贊歌,也是一首湘西兒子椎心泣血的追悔長歌?!?/p>
“月光醒了,可以再回到天空;鳥兒累了,可以再回到森林;兒女沒有娘了,就再也無處安生。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親戚。”先生一個人的《娘》,成為億萬個我們心中的“娘”。趁父母健在,趁時光未老,好好珍惜、孝順父母,至少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