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福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給三匯村帶來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3-10-19 09:02:32 來源:
新聞摘要:

  

2222222222

  王萬正向技術員李剛請教草莓種植技術。記者 陳姍 攝

  □ 記者 鄧的

  日前,重慶市第一批“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名單公布,重慶福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生谷生態農場項目上榜“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項目名單。這一好消息讓南城街道三匯村村民歡喜不已,大家都說:“他們來了之后,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幸福!”

  2021年,重慶福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啟動了位于南城街道三匯村楊興壩(小地名)的“重慶南川養生谷生態農場”項目,進行以家禽飼養、水產養殖、水果蔬菜種植、谷物種植、技術開發及服務、休閑觀光、共享農場、鄉村旅游等一體化的開發經營。隨著項目的建設、發展,給村莊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3.8公里”遛彎兒隊

  10月11日,陽光明媚,也是三匯村10組村民向秋會家的好日子,她請來了城里的設計師幫她看看怎么把自家小賣部裝飾一番,變成個“有檔次”些的小超市。

  “現在可不比從前,以后肯定生意越來越好。”向秋會談起自己“提檔升級”小賣部的由來,也道出了福茂公司給當地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楊興壩位于良瑜·國際養生谷山下,也就是從南川城區往金山方向看到那一片最平整的村莊,這里依托良瑜·國際養生谷項目,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看中優勢,福茂公司在該地流轉土地1000畝,投資約1500萬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啟動了“重慶南川養生谷生態農場”項目。

  項目初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既配套了自身發展,更改變了群眾生活。

  楊興壩原本有一條長3.8公里、寬3米左右的環線毛路,串聯了當地300多戶2000余人的出行。這里只有向秋會一家小賣部,前十多年也就賣點最基礎的調料、紙巾等,村里人都愛在這里買東西。

  “過去出去一趟太麻煩了,路難走,大家都不愛出門,村里也很少有外人來。”向秋會說,現在可不同了,福茂公司把環線公路升級成了6.5米寬的炒油路,良瑜·國際養生谷項目的游客還會來這邊逛逛,今年她小賣部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隨著公路的提檔升級,大家吃過晚飯后都會約著出來遛彎兒。因為是環線,每個人繞一圈回家的路程都是3.8公里,所以很多人叫他們“3.8公里”遛彎兒隊。

  不僅如此,現在楊興壩不少村民家里因為路好了都購買了小汽車,能免費停在項目修建的停車場,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質。

  就在家門口掙錢

  走進農場甘蔗種植基地,三匯村7組村民王光先正在熟練地進行管護,與一同勞作的工人時不時聊兩句,忙碌又熱鬧。

  福茂公司將項目落地到楊興壩以來,從項目建設到現在的運營,通過產業帶動當地勞動力就業,幫助村民實現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有效解決農村閑置勞動力、半閑置勞動力就近充分就業問題,開辟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流轉土地每年收入2000多元,每個月在福茂公司打工收入2000多元,工作不算辛苦,自家地里的活兒也不耽誤,大家都挺滿意。”王光先告訴記者,家里環境越來越好,家門口就能上班,自然不想再外出打工了。

  一旁的村民談邦容接過話來:“除了這些,現在來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家里的土雞土鴨都是他們問起來買,比賣給販子價錢還要好,收入更高了!”

  據了解,農場工作簡單易上手且相對靈活,主要吸納周邊有就業意愿、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通過培訓后,村民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目前,該項目解決周邊150人就業,每天平均工作5~8小時,每天能收入100元~200元。

  福茂公司相關負責人趙秀敏介紹,農民增收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更是農民幸福的重要依靠。該公司堅持因地制宜,做好頂層設計,出臺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制度措施,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不斷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

  授人以漁促發展

  “麻煩你給我講講這個草莓防病蟲害和油餅發酵的訣竅,草莓售價高,我也想種一些。”在農場草莓種植大棚,三匯村10組村民王萬正在向技術員李剛請教草莓種植技術,李剛便開始了一對一的“培訓”。

  李剛今年60多歲,已經從事40余年的農業技術工作,從來福茂公司工作開始,當地村民就親切地稱他為“專家”,李剛不僅要在農場種植基地里忙碌,還常常給村民培訓,有時還要到村民的種植大棚里進行技術指導,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農場里學到了技術。

  同樣,村民李仕全也是個很好的例子。起初,有一定工作基礎的他在良渝·國際養生谷生態農場給園藝師打打雜工,自己還不能上手修剪,當時每天的工資是100元。“我也想當園藝師,不想當雜工。”李仕全就把這一愿望告訴了領導。

  于是,每次園藝師工作時都會認真地給李仕全講解,有時還會讓他上手練練,休息的時候也會發些網絡上的教學視頻給他。李仕全肯學肯干,現在,他已經是農場里獨當一面的園藝師,工資也升為了每天300元。

  在農場的燒烤露營基地,許多在這里打工的村民都學到了食材擺盤、燒烤料調配、食品安全等知識,很多都想以后自己也開個農家樂,讓日子更好。

  “村民只要想學,公司都會支持。”趙秀敏介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公司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希望推廣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實現多贏。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