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山移步皆風景
——南川打造大金佛山178山地自駕線路的啟示
陳維燈 胡夢
初秋的南川區德隆鎮,秋雨帶來涼意。
海拔1400多米的德隆鎮藻渡河畔,漫棲露營基地褪去夏日的喧囂,只留下綠樹成蔭和潺潺流水。
借助南川推出“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契機,漫棲露營基地也于今年5月開營。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漫棲露營基地每個周末接待的人數都超過400人。
不僅是漫棲露營基地,在藻渡河畔,南川區德隆鎮、頭渡鎮境內的20余個露營基地,每到周末都是“一營難求”。
這些露營基地,大多僅是對河岸進行“微改造”:營位稍加平整、清除一些尖刺植物,保留河岸原生草木,添置可移動浴室和廁所,配置安全設施。
如此簡陋的露營基地,為何能吸引大家蜂擁而至?
“這里涼快風景好,河水干凈空氣好,生態環境原始自然,在這里風景就是生活。”游客簡單的話語,道出了7月以來“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吸引600多萬人次前來、綜合產值超過40億元的原因。在“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用“微改造”讓風景成為生活,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的例子比比皆是。
注重對自然地形地貌的保護
讓游客在風景里露營
“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是南川推出的,以1300平方公里的大金佛山為核心,全程178公里的環山山地自駕旅游線路。
位于金佛山東麓的萬卷書臺景區,宛若“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上的一顆珍珠,鑲嵌在三泉鎮觀音村。
“這里原本是修建南道高速(南川至貴州道真)的渣土場。”重慶洛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梅告訴記者,渣土將深谷填平,形成了萬卷書臺如今一個盆地、兩個谷地、4個臺地的基本樣貌。
在萬卷書臺,懸崖絕壁上瀑布飛濺,峽谷里溪流蜿蜒流淌,各色野花點綴著四季時光流轉。自然形成的巖層疊錯堆放、層次清晰,宛如層層疊疊的書卷置放臺面,萬卷書臺也由此得名。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我們只是對自然進行‘微改造’。”蒲梅介紹,重慶洛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從2020年6月開始接手萬卷書臺項目,計劃打造融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體——金佛山萬卷書臺花卉旅游景區。
如今,景區內已鋪設了車道、步行道,修建了停車場、石拱橋,配置公廁、共享沐浴機、自助超市。
“我們對自然最大的改造就是在原生草地上播撒了花卉種子,引來山溪水在石船山下形成了一個湖。”蒲梅帶著記者行走在萬卷書臺景區里,眼前的花朵依然絢爛,懸崖飛瀑處有彩虹若隱若現,三三兩兩露營的人們在湖邊怡然自得……
目前,萬卷書臺景區可同時停放300余輛車輛,搭建帳篷天幕近400個。
“萬卷書臺景區建設,其實也是我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部分。”觀音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飛表示,希望能通過“微改造”,在保護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礎上,結合大地景觀,讓游客在風景里露營。
保護原鄉自然特色
發展生態旅游業
離開萬卷書臺,沿“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驅車上行,約10分鐘就能來到觀音村龍巖山居。天氣雖已轉涼,卻依然有不少重慶城區及周邊的游客在這里的民宿長住。
去年,三泉鎮在觀音村一組和四組探索通過安居、宜居、樂居3種民居改造方案,打造“龍巖山居”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對101戶、92棟農房進行了建筑整治改造。
以此為契機,觀音村許多村民將自家房舍“微改造”成了民宿。村民夏奎的“松見筱駐”民宿就是如此。
“政府補貼我們2.5萬元,整治了立面、圍墻、建起了花園。我自己又花了7.5萬元,把房間改成了單間配套的客房,把廚房和豬圈改成了書吧、茶吧。”主體結構未變,但經過“微改造”后,夏奎的農房成了一房難求的特色民宿,“8月2日開業以來已收入5萬多元。”
同樣地處“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德隆鎮隆興村的喜見山居民宿也是一處農房“微改造”成的民宿。
今年初,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的何鳳,盤下了隆興村的這處閑置農房,“地處半山腰,四周松柏、竹林環繞,視野開闊,山巒起伏風景宜人,很適合做民宿。”
自己規劃設計、裝修,何鳳加高了農房的屋頂,粉刷了墻面,改造了廁所,將菜地改成了有一汪水池的小花園,屋后的土墻也砌成了石墻。
喜見山居里,有一處涼亭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涼亭利用3棵緊鄰的大樹形成的夾角搭建起了基本結構,既保護了原生樹木,又顯得自然有趣。
“在喜見山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整個民宿的改造沒有破壞周邊環境,就是在林間添置一些桌椅,林間空地作為帳篷營位。”德隆鎮人大主席王云中時常到喜見山居走走看看,“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地,我們要在盡可能保護原鄉自然特色的同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居住環境,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業。”
提煉空間特征和地理條件
建設美麗城鎮
藻渡河蜿蜒流淌,從喜見山居所在的郭家山腳下流過,進入頭渡鎮,再匯入金山湖。
河湖匯聚處,作為“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環線上的一處著名景點,燭臺峰總能吸引許多游客在路邊停車逗留拍照。
“以前,游客一般就把車停在路邊,隔湖與燭臺峰合影。但這里是交通要道,車流量大,隨意停車不僅容易造成堵車,也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頭渡鎮宣傳統戰委員堯理介紹,如何讓游客在觀賞美景的同時保證道路暢通和人身安全,成了擺在頭渡鎮黨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金山湖水庫建成后,場鎮出口的路邊有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就在燭臺峰對岸。可以把其改成停車場和觀景臺,同時解決停車和觀景兩個問題,還美化了環境。”一次討論會上,頭渡鎮黨委成員達成了一致意見。
隨后,荒地被平整,規劃了生態停車位,移栽了綠植、鋪設了步道、建起了觀景平臺。如今,游客打卡燭臺峰再也不用擔心公路上堵起長龍,也不用擔心拍照時會有危險。
解決了燭臺峰觀景難題,頭渡鎮黨委又將目光瞄向了金山湖大壩至頭渡鎮場鎮入口的6公里公路沿線。
“金山湖水庫的修建和178環線改造,在公路沿線留下了很多裸露的邊坡和荒地。”堯理介紹,這些邊坡和荒地,像一塊塊傷疤,既不好看也容易在暴雨天滑坡。
有了燭臺峰對岸荒地的整治經驗,頭渡鎮黨委很快形成共識:加固邊坡,種草、種樹、種花;整治荒地,改建成停車場和觀景臺。
“比如場鎮入口處,我們利用荒地修建了12個生態停車位,一個既能觀景又能休息的小公園,在300多平方米的邊坡上種上了花草樹木。”堯理介紹,在6公里的公路沿線,游客隨處都能找到停車場和觀景臺,隨時能在安全條件下欣賞金山湖和金佛山的美景,“178環線的每個場鎮都有各自的自然、人文和景觀特色。我們要提煉各自的空間特征,地理條件,結合自然和人文景觀,建設美麗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