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賦能促發展 氤氳茶香引客來
德隆鎮用“小茶葉”撬動鄉村振興“大事業”
記者 黎明
入秋的德隆鎮茶樹村,峰巒云霧繚繞,山野草木蔥蘢。公路沿線,房前屋后,目之所及處,都有村民在管護古樹茶的茶樹茶苗。
茶樹村黨支部副書記鄒小敏感慨:“村民從古樹茶中得到了實惠,現在村里的古樹茶就是村民增收的‘搖錢樹’。”
鄒小敏說的“搖錢樹”所言不虛。經過近10年發展,我區已建成古樹茶基地1萬余畝,古樹茶年總產值達1.5億元。
深山“搖錢樹” 致富“金葉子”
村民韋會梅的家就在德隆鎮最古老的茶樹——“茶樹鼻祖”旁,她家后院的幾棵古茶樹雖沒有“茶樹鼻祖”那么“顯赫”,但也是陪伴她家祖祖輩輩的“鎮宅樹”。
“古樹茶在我們這里很常見,曾經村民都不以為意,哪想到現在古樹茶越來越值錢,這幾年我家4畝土地都陸續種上了古樹茶。”韋會梅說。
韋會梅算了一筆賬,今年她采摘古樹茶芽頭150斤,按200元一斤算,有3萬多元;之后采的“兩葉一心”是收入的大頭,有6萬元。全部加起來,今年采摘古樹茶收入就有近10萬元。“這收入在村里還只算中等水平呢!”韋會梅驕傲地說。
德隆鎮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東麓,平均海拔1300米,散落在大山深處的村莊、古茶樹時常被云霧縈繞。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出的古樹茶葉片肥厚、芽體壯碩,湯色透亮,滋味鮮醇,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德隆鎮在保護好原有的1.7萬多株野生古茶樹的同時,在2018年引進金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組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推動古樹茶規模化發展,利用現代科技人工培育古樹茶約8200畝。同時該公司與直徑有25厘米以上古茶樹的村民簽訂合同,不僅收購他們的茶葉,還幫助他們保護古茶樹,并補貼部分管護費,這樣一來,村民種植古茶樹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德隆鎮牢牢抓住“百姓富”這個核心目標,產值逐年提升,古樹茶從芽頭賣到“兩葉一心”,產量能增長10倍。“兩葉一心”的價格每斤在30~40元,茶農鮮葉銷售收入最高達30余萬元,古樹茶真正變成了村民的“搖錢樹”。
好山出好茶 茶香飄海外
走進茶樹村嘉木源古樹茶博物館,陳列其中的一件件古老物件,一張張舊照片,都留存著村民朱文兵童年的記憶。
1979年,有專家帶隊調研南川古樹茶,只有十二三歲的朱文兵并不知道,佇立于房前屋后的茶樹,帶給他的將再不止一碗抗餓的“干勁湯”。
如今房前的那棵古茶樹被掛牌保護為“茶樹鼻祖”,而他也成為嘉木源古樹茶博物館的一員,在家門口為游客認真講好古樹茶的每一個故事。
在德隆鎮村民看來,房前屋后的茶樹葉除了能熬出抗餓提神的“干勁湯”,也是承載世代德隆人的一段“鄉愁”。
去年,龍蟬香古樹茶股份合作社獲評“2022年度國家級生態農場”。憑借珍稀資源、原生態品質,南川古樹茶獲得了“三峽杯”名優茶金獎、亞太茶茗大獎特別金獎等多項榮譽。
如今,千年古樹茶更是香飄海內外市場,成為德隆鎮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撐和龍頭產業、富民產業。
4月,中新互聯互通重點項目簽約,重慶金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新加坡福善德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又與美國七碗茶公司簽訂共塑國際品牌古樹茶合作協議。
5月,我區在沙特阿拉伯參加博覽會,推廣南川金佛山和“千年金山紅”古樹紅茶,讓古樹紅茶走向國際舞臺。
7月,“新加坡·重慶周”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千年金山紅”古樹紅茶亮相現場。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區域合作論壇上推介的“福善德金山紅”這一全新品牌,也深受現場人們的青睞。
農文旅融合 風景蘊前景
借助“茶樹鼻祖”“天賜佛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德隆鎮還陸續建成茶樹村“世界人工種植茶葉起源地展示中心”,舉辦首屆古樹茶采摘節,開展采茶、制茶和茶文化研學等活動,古樹茶文化品牌從大山走出為更多人知曉,“來德隆喝茶”也成為許多人心之向往。
通過做大古樹茶產業,德隆鎮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的思路上也愈加開闊。古樹茶培育的茶產業也開始發揮“生態效應”長出“美麗經濟”,成為我區“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模范生”。
依托“茶樹鼻祖”、茶博館、陶坪洞砦、古銀杏林等文化旅游資源,德隆鎮不斷推動“茶文旅”融合發展,培育“任杏金山紅”“喜見山居”“龍蟬香驛站”“煮茶小筑”“梁家院子”等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00余萬元,以德隆鎮為中心的古樹茶產業成為“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上一顆耀眼的產業明珠。
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蘇懷林介紹,目前,圍繞古樹茶產業的發展,我區基本形成了古樹茶“研究——育苗——種植——加工——觀光”全產業鏈,而通過深挖古樹茶歷史文化,講好古樹茶故事,又衍生出科普研學、體驗采摘等“茶經濟”。
對古樹茶未來的發展,我區也有著清晰的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區將新發展古樹茶8000畝,到2025年全區古樹茶面積力爭達到2萬畝;力爭在“十四五”末期,南川古樹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