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白衣 心有錦緞——寫在第六個中國醫師節
發布時間:2023-08-21 09:21:48 來源:
新聞摘要:
2222222

 

  沈世英對實習生進行帶教。記者 李佳遙 攝

  

3333333333

 

  胡光陽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給新生兒查體。記者 汪新 攝

  

 

44444444

  田川與患者溝通病情。記者 汪新 攝

  

5555555555

 

  楊娟通過醫學影像分析患者病癥。記者 李佳遙 攝

  記者 李佳遙

  “醫師”,一襲白衣,一個稱號,代表著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他們,白衣執甲,不負韶華;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心靈溫暖心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第六個中國醫師節,記者采訪了區人民醫院四名醫生,了解他們的故事,也通過他們,向平凡且偉大的白衣天使,道一聲真摯感謝,致一份崇高敬意。

  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沈世英:

  妙手捻銀針 白衣秉丹心

  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2023年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名單,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沈世英榜上有名。

  從醫23年,沈世英憑借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連續多年榮獲區人民醫院“優秀員工”“先進個人”“優秀帶教老師”等殊榮。

  走進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針灸室,一股淡淡的中藥味撲面而來,沈世英正在給患者扎針、推拿、艾灸、貼敷。“沈嬢嬢,下一位患者還需要等好久。”“快了快了,馬上就來。”……沈世英笑著說,在科室,年輕醫生都喜歡稱她為沈嬢嬢,她很喜歡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從醫23年,沈世英一直從事骨科筋傷、中醫、風濕病工作,擅長急慢性頸肩腰腿痛、風濕類疾病、骨科術后康復、腦卒中后遺癥、月經不調、脾胃病等的診治,主要采用針灸、中藥內服外用、神經阻滯、穴位注射、小針刀、火針及中西醫結合等治療手段,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也因此積累了很多“忠實粉絲”。

  “每當聽到患者說是熟人推薦的,都會覺得欣慰。”沈世英說,患者的口碑就是對醫生最大的認可,但也要給年輕醫生成長的機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她總是毫無保留地為年輕醫生答疑解惑,力所能及地幫助年輕醫生快速成長。目前,她正在籌備名醫工作室,希望依托工作室,更好地做好“傳幫帶”,培養出更多名醫,不斷壯大中醫隊伍。

  “醫生這個職業屬性決定了我們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作為‘前浪’,更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及時更新、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診療水平。”沈世英說。其實沈世英向來是學習積極分子,多年來,她創造了多個“率先”——2009年,率先開展蒼耳子散加減塞鼻治療各種類型鼻炎;“三伏貼”用于慢性支氣管哮喘等治療。2012年,率先開展“頭五針”穴位注射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頭痛、失眠。2019年,率先開展并推廣針刺運動治療肩周炎新技術……

  此外,她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在科研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收獲頗豐——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在研),主持并完成區級課題2項;以主要參與者參與省部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參編論著1部。

  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胡光陽:

  漫畫達人“糊醫生”

  “我們科室就是傳說中的‘小兒科’,接收的患兒都是出生28天以內的,相比于其他科室,更需要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胡光陽是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的主治醫師,常以“糊醫生”“糊辣殼”自稱。他說,雖然人們常用“小兒科”來形容事情簡單或者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但他們的“小兒科”并不簡單,新生患兒年齡小、體重輕、病種多、病情變化快,往往涉及多個系統的問題,與其他年齡段病人相比,病情相對隱匿,對醫生的責任心、業務能力和所具備知識的全面性都要求極高。

  在新生兒科醫生辦公室,常常能夠看到全家幾代人一起來咨詢的情況,每個人的神情無不焦慮、緊張、擔憂。從業8年以來,這樣的場景胡光陽早就習以為常,心境也逐漸發生變化,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從容應對,再到想辦法改變這一局面,漫畫成了他的“神助攻”。

  “醫學知識高深復雜,只有深入淺出地為患者家屬解釋到位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他們的焦慮與擔憂,而漫畫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載體。”胡光陽說,從醫第四年,他開始嘗試畫有趣好玩的漫畫幫助大家了解兒科常見病,2019年還注冊了個人微信公眾號“糊辣殼山奇小湯圓兒”,在上面,他圖文并茂的講解新生兒黃疸、早產兒等兒科常見病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治療過程等,創作《新生兒神秘的地方》《早產兒日記》《兒科醫生的無奈》等系列漫畫講述科室故事,輕松易讀、生動形象,如今已有近一萬人的關注量。

  去年,他開通抖音號,取名為“畫漫畫的兒科醫生糊辣殼”,繼續在抖音上傳播兒科知識,進一步擴大受眾面。

  “我很享受畫漫畫的過程,每當在后臺收到關注者發來的私信,告訴我漫畫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時,就會覺得非常開心和有成就感。”胡光陽說,作為醫生,他希望盡一己之力,創作出更加優質、有趣的內容,幫助更多的人。

  在醫學科普這條路上,胡光陽將自己的愛好和專業進行有機結合,做得“有聲有色”,陸續獲得第一屆“丁香園杯”全國醫生寫作大賽優秀獎,重慶市第五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暨講解技能大賽視頻類二等獎、網絡人氣獎,南川科普講解比賽優秀獎、三等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田川:

  千帆歷盡 不改醫心

  “更好、更快的解決患者疾苦,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健康利益,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理想。要實現這一人生的價值,作為醫者必須追求卓越,理當成為行業翹楚。”這是田川1988年行醫之初就給自己定下的目標,35年來,當初的“豪言壯語”不斷激勵他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在科研、臨床和教學方面碩果累累。

  田川作為“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重慶一百位優秀專業人才、南川十大優秀人才、首批重慶市區縣醫療衛生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消化內鏡專委會常委、南川區領軍人才、區人民醫院內科首席專家、區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從事臨床一線工作30余年,他用精湛的醫術幫助無數病人擺脫病痛折磨,重獲健康;用仁愛之心溫暖患者,多次組織醫生為家庭困難患者募捐,申請民政救助,想方設法減輕患者家庭負擔;帶領團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攻克無數技術難關,發表統計源以上期刊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7篇。

  談到田川,科室同事提及最多的兩個詞是目標高、要求嚴。

  “我們科室的學習氛圍和奮勇爭先的意識都很濃厚,不允許任何人‘躺平’。”田川說,為此他以身作則,倡導大家要把大好的青春時光傾注在自己熱愛的醫學事業上,在奮斗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田川說,團隊強則科室強,他非常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積極為科室醫護團隊爭取進修學習機會,幫助年輕醫護人員快速掌握先進診療技術,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將科室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掌握了以ERCP、EUS、ESD、TIPS等為代表的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領域先進診療技術,成功創建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重慶市區域重點學科。

  “充沛的精力、強健的體魄、勤于學習、善于科研、愛崗敬業是成為一位優秀醫生的必備條件。”田川說,醫生這個職業對體力和腦力的要求都很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雖然自己已不再年輕,但仍覺精力旺盛、思維敏捷,這主要得益于他長期以來保持的游泳、長跑等運動習慣,以及從未停止追求知識的步伐,讓他能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游刃有余。

  明年,田川即將退休,但他沒有急著給自己安排養老計劃,而是打算繼續在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他認為如今的成就離不開醫院的培養,他想繼續為醫院做好“傳幫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護人員。

  區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醫師楊娟:

  千里傳技藝 雪域踐初心

  2021年,區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楊娟得知“組團式”醫療援藏任務時,便立馬報名,在當年7月,如愿到達西藏自治區芒康縣人民醫院進行對口幫扶,幫助醫院提升管理水平及業務技能。

  “雖然一年的援藏時間看似很長,但任務很重,必須合理規劃時間,按計劃推進,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質保量完成。”楊娟說,到達幫扶醫院后,她對癥下藥的第一步,就是和同事一起逐一梳理科室存在的問題及短板,制定改進計劃,著手循序漸進地提升科室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了解,楊娟認識到,對于自己援藏的這所醫院來說,醫院硬件條件并不落后,但由于地處偏遠,醫療人才緊缺,原本的醫護人員專業技能較低,加上對醫學影像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充分利用醫療影像進行精準診斷,因此,容易出現誤診情況。

  “醫學影像科就像是醫院的眼睛,對精準度要求極高,只有精準診斷,才能精準治療,一旦失之毫厘,便會差之千里。”楊娟說,在醫學影像科工作10余年,她深知醫學影像的重要,不僅考驗設備的先進性,更考驗醫生的觀察力和分析力,這些都是需要扎實的醫學功底以及大量實踐積累。

  她說,醫學影像科醫生必須像偵探一樣通過影像仔細找尋和判斷片子中的種種疑點,抽絲剝繭,找準病灶,準確無誤地讀出醫學影像所傳達的信息,為臨床治療指明方向。所以,當她找準了薄弱環節后,便開始規范科室管理,提升質控質量。她梳理了科室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牽頭修改了工作制度21條,應急預案2條,工作流程3條;成立了圖像質控與報告質控小組,完善疑難病例討論、重點病例隨訪、質量與安全管理相關制度、流程……

  此外,從閱片、診斷、報告審核入手,糾正科室醫生不規范、不正確的地方,定期開展教學講座、疑難病例討論、教學讀片等。為了進一步夯實科室醫生專業基礎,她精心準備教學方案,從各系統最基礎的解剖、病理、生理、臨床及影像學表現開始,到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循序漸進為大家進行講解、示范……經過一年努力,幫助芒康縣人民醫院醫生的影像診斷能力進步顯著,在此期間未出現一例誤診。

  去年7月,楊娟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組團式”醫療援藏任務,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獲評中國共產黨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優秀個人”、中共芒康縣委員會芒康縣人民政府“優秀援芒干部”、芒康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優秀援藏干部”、昌都市衛生健康委黨組“優秀援藏人才”、芒康縣人民醫院“優秀援藏干部”“優秀科主任”“優秀帶教老師”……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