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斜
發布時間:2023-08-03 09:09:02 來源:
新聞摘要:

  

  □ 張廣旭

  父親的短信很短,說學習不要太累,努力就好;又說周末若是想回,可以親自來接;還說院子里我打小栽的那幾棵柳樹,纖細的枝上發了密密的嫩芽,稍有一點風,便像是一縷縷的炊煙在招展。

  起了幾絲風。眼光越過堆疊的高樓和喧囂的街道,仿佛看到那背靠著青蔥高山、小河潺潺山路彎彎的村落里,一縷縷炊煙,斜斜的,裊娜上天空,然后在風里凌亂,凌亂成爺爺奶奶額頭上被歲月揉皺的深深淺淺的紋理。

  清晨的山村寧靜安詳,犬吠只是偶爾,忙碌的是炊煙。紅日未拂開云層,青山未吹去晨霧,早起的炊煙便在早起的煙囪里探出頭來,漫上青山層疊的葉叢里,又融合進逐漸散開的薄霧里,叫你分不清哪是煙,哪是霧。濃白的、淡雅的、絲綢狀的、薄紗樣的,一縷縷次第升起,優雅地纏繞上青綠得還不明朗的青山那結實的腰肢,像極了一群淘氣的孩子伸出白皙的小手環繞住長輩的脖頸肆意撒嬌,然后又一忽兒四散跑開;又像就要出遠門的青壯年依依不舍摟抱住漸老的父母的肩膀,然后不得不毅然決然地啟程。晨早的炊煙是樸素的不著葷腥的,也許是因為這山村的早餐更多的是稀飯就饅頭,最多添加上一小碟泡菜,少了油膩和酸辣,所以才釀出這獨有的風輕云淡,雅致疏朗。雞鳴聲起,叫起了犬吠,叫醒了村莊,也叫散了晨霧和炊煙;于是裝在屋子里的人們,便陸陸續續地,像炊煙散落進天空里,一個個,一簇簇,散落在田埂上,散落進莊稼里。

  最濃炊煙是正午。勞作一上午的人們,用手背拭了汗珠,總是心不在焉地拄著鋤頭,三三兩兩地閑嗑著家常。聞煙知味,你想那越來越急促的蔓延開去的炊煙里,這家的回鍋臘肉飄香,那家的咸菜土豆湯濃……誰還能靜下心思勞作?都掐尖了耳朵等著家里傳來“吃飯了”的吆喝,便顧不得嘮嗑也顧不得拍掉粘在袖管里的清新泥土味,急急忙忙扛鋤頭回家。

  飯罷,但凡日光稍有些熱烈,人們大多會圍聚在樹蔭下喝著澀澀的茶,閑扯著生活的甜。我們呢,一群小孩兒也坐在邊上,撐著腦袋故作津津有味地聽著,或者顧自用棍子去掏螞蟻的洞穴。這大抵是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刻。溫度稍減,眾人也離開竹藤椅和木條凳,扛上鋤頭,各自到地里勞作。

  傍晚的炊煙是彩色的。太陽被時間消磨成晚霞,在晚霞的映襯下,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溫暖的彩色炊煙里。散落在田野里的人們,一個一個地,重新裝進叫做“屋子”的盒里。隨著黑的天幕漸漸合攏,炊煙開始睡去,屋子里的燈開始亮起,每一面窗戶都透露出溫馨和嶄新的憧憬。

  還記得那次歸家,現在想來似乎有些遙遠,卻又久久揮散不去。母親推掉了很多瑣事,陪我走了一圈家鄉新開發出來的向家溝新農村基地。第一期是油菜花基地,田間小道蜿蜒纏綿,五彩的油菜花競相綻放,微風拂過,黃浪翻涌,蜜蜂的辛勞把花的香傳遍了每一個角落。第二期是稻田魚基地,稻秧播種的季節未到,一丘丘的水田微波蕩漾,沐著溫暖的陽光,有魚兒在澄凈明亮的“鏡子”里巡游。一棟棟窗明幾凈又各具特色的農家院子里,時不時瞧見閑坐的老農,頭頂草帽,笑聲爽朗,也有地里拄著鋤頭,三三兩兩聊著豐收的話題。母親一邊和他們打著招呼,一邊忙著給我說:“這才是第二期項目呢!第三期正在啟動。你下次回來,也許又是一個大變化。"

  夕陽西下,炊煙又從農戶的煙囪里躥出來,沐浴著暖暖的夕陽。漸漸地,晚霞映紅了家鄉的那一方天空。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收回停留在堆疊的高樓和喧囂的街道上的目光,滿心祈禱今晚能有風,風里能有夢,夢里回趟家,再見炊煙斜。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