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燕子
發布時間:2023-08-03 09:08:34 來源:
新聞摘要:

  

  □ 劉先暢

  仲夏時節,北京陽光燦爛,充滿熱情,但是早晚還是涼快的。

  7月1日,星期六,晚上10點多,我看到北京的影友袁熙伯發了一條朋友圈:兩張照片之上寫著兩行字——屋子外面新的生命,已經馬上會飛了!新生命的到來,孕育著新的希望。加油!美麗的七月。文字之下是一窩4只小燕子仰望世界,躍躍欲飛。

  人與燕子,同處屋檐下,同住一個家。我立刻想到的只有四個字——友善!和諧!

  面對此情此景,我點贊并評論道:驚喜!燕子做窩育雛,四雛待飛。福鳥帶福!益鳥增益!燕子筑巢友善、幸福、安康之家。

  袁熙伯表示贊同,立即回了一個贊。

  那一刻,我感覺更涼快了。

  今年的某些時候,人們普遍感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加速,開始擔心長期平均溫度會逐漸接近這個臨界點。

  在這種氣候里,我們盼望天氣更涼快一些。

  我與袁熙伯第一次見面,是在入駐中華文化園內的北京十月天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里。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是我們頗有共同語言,他骨子里那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情、樸實、善良的品質,能給人帶來不容置疑的信任感。

  作為電影制作人、投資人,他對電影有著自己的見解與追求。我們談到了電影《上甘嶺》《長津湖》《消失的她》,還有擬拍電影《勝利日》《獄中八條》等等,都期望中國這個電影大國早日邁進電影強國之列。在此進程中,我們能多做點有益之事,貢獻各自綿薄力量,以更多優秀作品鼓舞人,踐行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可以這樣說,他與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讓我受益匪淺,深以為然,并對他肅然起敬。

  反復端詳他發的雛燕照片,我不禁回想起重慶南川老家的小燕子。

  此時此刻,它們應該在涼爽的燕窩里琴瑟和鳴,相依而眠,“沙暖睡鴛鴦”,或許還簇擁著自己的小寶寶,一起等待著美好的明天。正是“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忠誠為善,背叛為惡。燕子有著明確的責任感,都是一夫一妻制,彼此忠誠,相互善待,經常成雙成對,龍鳳呈祥。它們不奉行單身主義,也不組建丁克家庭,不會放單線單飛在外,夜不歸宿,也不會糾結“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的欲罷不能,更不會承受“離又離不了,和又和不了”的無盡煎熬。

  已到子夜時分,心中泛起的涼意驅使我打開手機,通過網絡攝像頭,遙看老家的夜色斑斕,只是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到家鄉燕子一家的睡態與溫馨。

  平日里,透過攝像頭,能看到老家的大門和門外的院壩,看看年邁的老母親、老父親是不是關門外出。看到他們開門在家,或者在院壩走動,間或健身,心里就特別踏實。

  還好,在手機界面里,有時可以捕捉到燕子一閃而過的身姿。

  回到老家時,我習慣全神貫注地觀察燕子的生活軌跡。它們在天空中翻飛,在電線上佇立,在燕窩里呢喃,唧唧唧唧的叫聲,傳達出它們的歡快,也感染著我的心境——自由自在的歡樂開懷。

  這個習慣來自我們小時候。“江上燕子故來頻”“頻已銜泥到座隅”。燕子每年都飛進尋常百姓家,也在我家老屋的堂屋(客廳)筑巢育雛,“那管是小戶蓬窗,那管陋屋荒塍,牠總是一樣的依戀,一樣的癡情”。

  那時,父母親就多次講,做人就做好人,跟燕子一樣,做鳥就做益鳥。

  話雖簡單,道理卻不簡單。父母親是要我們從小明白,與人為善,損人為惡;除害為善,加害為惡;并信奉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努力有善可陳,猶如可愛的小燕子。

  父母說,燕子是益鳥、好鳥、福鳥、神鳥、吉祥鳥,是“害蟲殺手”,喜歡筑巢好人家。

  于是,我對燕子的好感從小就扎了根、發了芽、結了果,還暗暗地下了決心,像燕子那樣為人處世,與人為善,帶福增益。

  燕子是一種十分講究衛生的鳥類,它們會選擇干凈、安全、舒適、友善、和美的地方來筑巢。反之,它們不屑一顧,不屑為伍。更重要的是,燕子是忠誠的精靈、善良的天使,跟蜜蜂一般勤奮,為我們帶來益處,帶來吉祥,這讓我對它們刮目相看。

  我們身處內地,所見燕子不是高爾基描述的“暴風雨的預言者”——勇敢歡樂的海燕。但是,燕子伴著回憶,回憶里有燕子,夜風傳花香,安靜又美好,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

  當天晚上,我竟然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燕子,和其他燕子一起,在碧藍遼闊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歡快飄蕩,劃出一道道優雅華麗的弧線,繪出一幅幅和美宜人的圖案。

  7月2日,早上5點,北京的天已大亮,涼風習習,鳥聲陣陣。我來到小區花園走路,聽見麻雀嘰嘰嘰,喜鵲喳喳——喳喳,鴿子咕咕咕——咕,看見它們在步游道、草坪上、樹枝間歡快覓食。

  只是我沒有看見燕子上下翻飛的靈動倩影,也沒有聽見燕子唧唧低吟的悠揚歌唱。我雙眼搜尋著燕子,暗自盼望著燕子在熹微的晨光中,感受著涼爽,心中有錦繡,口中有繁華,為人世間飛出一道道美麗風景。

  小區里滿樹的核桃、白果、蘋果、桃子、楸子、山楂正進入成熟季,不知其中有沒有這些益鳥穿梭來往的功勞,也不知家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別來無恙。

  如果我們出國在外,一路同行,或者偶然相遇,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說,我們是老鄉,中國老鄉,我們的家鄉在中國。

  那一刻,我們不一定會提及家鄉的小燕子。但是,家鄉小燕子的剪影泛著光,還是定格在我的腦海里,或者靈動在我的眼眸里。不論身在何方,也不論面臨何種氣候,我心中還總有一個祈愿。

  我祈愿歲月靜好,國泰民安,無論是北京的燕子,還是重慶的燕子,它們都能事隨心愿,自由自在,比翼雙雙飛,幸福千萬里。

  我猜想,在全球變暖的環境里,燕子們不僅僅是習慣隨季節遷徙,飛越千萬里,在南北切換棲息地,而是通過勞作、生活、繁衍,為人類提供有益信息,一起應對全球變暖。

  想到這里,我心里又泛起了涼意,漫步在徐徐晨風中,渾身感覺到了涼快。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