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鎮利用網格化管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更加精細高效
發布時間:2023-08-03 08:59:40 來源:
新聞摘要:

  

  □ 記者 聶靈靈

  今年以來,大觀鎮在推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中,積極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探索變革重塑“黨群小家”,對原有社區網格進行迭代升級,通過精細劃分、系統重塑,以網格“小切口”撬動組織“大變革”,網格化服務不斷延伸,推動基層治理更加精細高效。如今,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7月17日下午,一條“誰家老人走丟,請與網格長聯系”的消息在大觀鎮網格長群中傳播開,發消息的是云霧村一名網格長潘明賢,他在接到群眾反映有名身著紅花衣服的老人走丟的消息后,立即將消息發送到網格長群里,短短10分鐘就聯系上了老人家人。

  “能如此快地幫老人找到家人,這都得益于我們網格發揮的作用。”潘明賢說,網格長對各家各戶的情況都比較熟悉,問事、找人都比較方便。

  今年以來,在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中,大觀鎮因地制宜劃分黨建統領網格30個,全覆蓋組建網格黨組織。網格黨組織負責人由村(社區)黨組織成員或黨員骨干擔任,并兼任網格長。同時,該鎮將原有最小單元“黨群小家”與正在建設的“微網格”并行串聯,組建“黨群小家”微網格,原黨群小家“家長”擔任微網格長。目前,該鎮已設立275個“黨群小家”微網格,每個微網格長服務50戶居民,打造“微格大治”基層治理新場景,把黨建統領作用發揮到每一個微網格中,真正實現風險快感知、矛盾齊化解、服務零距離。

  駱小櫟是大觀鎮金龍村微網格長,也是10戶村民的“家長”。村里正在建設的文旅項目讓村民張明中很不理解。

  原來在規劃中,張明中家附近的一塊土地需要修建成露營平臺,但張明中認為,占了自己土地沒有任何補償,自己豈不是損失了?所以他不同意。

  為此,駱小櫟上門做工作。“我們走訪了周圍鄰居,他主要的矛盾點是,修建露營平臺得不到什么好處。”摸清張明中的訴求后,駱小櫟多次上門為他講清規劃、算前景賬,以村里發展文旅項目的例子去說服他。

  “經過幾次溝通總算讓我想明白了。”張明中說,“之前沒想明白,就覺得自己損失了土地,經過他們的分析,才知道露營平臺修好后,不僅我家周邊環境會變好,還能依托這里開辦農家樂,這是好事呀。”

  正是因為微網格長的努力,金龍村的文旅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其實,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激活,得益于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重塑基層微網格,以“家”的理念團結廣大黨員群眾,由黨員干部和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將黨的組織體系延伸到家家戶戶,打通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截至目前,大觀鎮有網格長30名,微網格長275名,專兼職網格員105名,用“微治理”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大動能”。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