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網訊(記者 黎明)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情況的通報》中以清單形式通報了61項典型經驗做法,重慶市有3個案例入選。其中,我區“以‘稻’為媒開辟鄉村振興新‘稻’路”案例入選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典型案例。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糧食安全,立足資源優勢,傳承農耕文化,著力破解水稻產業中品牌不響、營銷不暢、效益不高、融合不通的發展“四難”,做大做強“南川米”,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活力。
發揮資源優勢,擦亮做響“南川米”特色品牌
福壽鎮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2017年開始試水綠色優質水稻“私人定制”。該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現在福壽鎮定制水稻達3000多畝,其水稻種植基地也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
福壽鎮綠色水稻“私人定制”是我區發揮資源優勢,擦亮做響“南川米”特色品牌的一個縮影。
我區充分利用富硒、足硒土壤面積占98.85%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特色優勢產業,加強水稻品種管控,提亮水稻健康底色。實施優質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示范推廣優質稻標準化增產技術模式,帶動大面積平衡增產,建設優質稻基地超38萬畝,打造天然優質稻產區。聚力品牌建設,“南川米”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還曾獲袁隆平題字“南川米好”,“南川福壽米”品牌還率先通過了重慶市有機米基地和產品認證。
產供銷一體化,探索“私人定制”新模式
我區創新發展稻田認養模式,由專業合作社采取統一優良品種、統一規范栽插、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控等種植技術,推出“定制水稻”——客戶在水稻栽插前繳納訂金,收成全部歸客戶所有,合作社推廣綠色種植模式,客戶還能通過照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全過程。
鼓勵加工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民”形式發展綠色精品稻米基地,與客戶簽訂“私人定制”協議,實現產地直銷。訂單客戶可選擇性體驗水稻播種、生長、收獲等各環節,既享受現實版“開心農場”樂趣,又實現全過程監督管理。
目前全區“定制水稻”面積達2萬畝,每畝產值增加到2400元,盤活撂荒地1000余畝,帶動農民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推動“稻田+”模式
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圍繞“稻魚、稻蝦、稻鰍、稻蛙”等“稻田+”模式,建設“魚稻共生”綜合種養產業基地10個,實現“一水雙用、一田雙收”,促進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協調綠色發展,畝均效益達到4000元以上。
加快推動稻旅融合發展,倡導“稻米基地就是花園公園”理念,打造集農耕文化體驗、金佛山貢米生產線觀光、釀酒生產體驗觀光及其他農耕農事體驗于一體的重慶市農耕文化科普教育館,“鹽井梯田”水稻定制基地成為“熱門打卡地”。
優化發展環境,增強農民發展信心。制定發布《南川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重點向優質稻示范基地傾斜各項惠農補貼政策,讓企業更有信心。全區累計發展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46個、種糧大戶26家。其中,福壽鎮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獲評市級“示范合作社”,上榜“全市農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