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培全 周洪艷
仰頭,再仰,還仰一點,當你站在旁邊,頭仰至七十度角時就基本能看見頂端了。它的高度足有八層樓高。好茂密的一棵參天大樹,枝干交錯,綠葉籠罩。不用細看就會發現,它枝條上還站滿了“白鴿”。或單個,或三三兩兩,或一排排,有的成群、有的依偎。它們是在聊天或者在秀恩愛?滿樹“白鴿”十分搶眼,有的乳白、有的白中略帶淡綠,極少數顯出棕黃色。微風徐來,每只“鴿子”都會扇動它的兩翅,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音。似乎還能聽到它們“咕咕、咕咕”的叫聲。這是百鴿歸巢了,還是千鴿返鄉呢!其實它是被我國譽為最美觀賞植物的珙桐樹開的花。珙桐花花冠兩瓣(偶有三瓣),盛花期頭狀花序下的兩枚白色大苞片十分顯眼,兩冠展開猶如鴿子伸出的翅膀,花心也極像鴿子頭。繁花正旺時就像群鴿棲于樹上,因而它被稱作“中國鴿子樹”,也是馳名世界的珍貴觀賞樹種。
珙桐花雛花時白中略帶淡綠,長成后像母乳一樣潤澤。兩性花與雄花同株,由多數的雄花與一個雌花或兩性花呈近球形的頭狀花序,直徑約兩厘米。花蕊干白、頭紅,有些像我們過去使用的火柴桿。兩性花位于花序頂端,雄花環繞于其四周,雄花無花萼及花瓣。雄花或兩性花具下位子房六至十室,與花托合生。花期四月,果期十月。果實為長卵圓形核果,種子三至五枚。
珙桐樹不僅花美,葉也極具觀賞性。抬眼望只是一片的綠,但細觀每張葉卻張張似繡娘精心制作的桃扇。葉比桃心約圓,頂端急尖。嫩葉深紫,隨后從葉中心慢慢呈淺紫到變綠。葉面經絡伸出多條,每條中線分出一支,有的在近邊緣再分一支,脈絡清晰,紋理突出。邊緣有無數三角形的粗鋸齒。如果以此為藍本,制成綠底散紫的扇面,定不失為一種美麗的圖案。該樹葉和花的紋理十分接近,葉、花均具觀賞性。花期能看到的正是它們相互間的爭奇斗艷。
世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樹因地質氣候的變化而相繼滅絕。千萬年前留下的原生珙桐只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少量幸存下來。它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中的精品,又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珙桐樹最早在一八六九年發現于四川的穆平。重慶南川金佛山的團山堡、箐壩山等地現均有發現。由于人類科技的進步,人工栽培的珙桐已能成活。目前已知大陸最北位置存活的是北京植物園人工栽植的珙桐,在湖南張家界也有一片人工培植珙桐林。但人工種植的看著纖細羸弱、樹皮光滑,有些難經極端天氣。要具觀賞性還是野外原生最好。
“鴿子花樹”還有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不愛金銀,也不嫁王侯公卿,十分愛好騎射的公主。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獵,被一條蟒蛇死死纏住,這時一位叫珙桐的青年,用刀斬斷蟒蛇救了公主的性命,二人一見鐘情并山盟海誓。回宮后,公主將此事告訴父王,說要嫁給珙桐,卻遭到父王反對,連夜派侍衛將珙桐殺死。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來。是夜,她穿上潔白的衣裙,逃出皇宮,來到珙桐遇難的地方。這時珙桐已變成一棵小樹破土而出,見公主后,轉瞬長成參天大樹。公主情不自禁地伸開雙臂撲向大樹。少頃,數不盡的潔白花朵掛在珙桐樹上。花朵的形狀宛若活潑可愛的小白鴿,美麗而清香。國王趕來,見滿樹的白鴿花,不知哪一朵是自己女兒,只好作罷。從此,白鴿就與珙桐永遠相生相伴了。
野生珙桐一般生長在一千六百米至二千二百米的海拔高度。它喜歡在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的空氣陰濕處生長,喜中性和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由于野生珙桐生長在山高密林閉塞之地,所以要觀賞到它需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讀者朋友如真要去一飽眼福,可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并把對它的保護放在首位喲。比人類還早八百五十萬年的物種,我們有什么理由不保護好它呢!與物種和諧共生也是人類的最終目的。只有保護好大自然,才能保護好我們人類自己。
白鴿花很美,人的心靈也美;珙桐樹很珍貴,我們的品行應更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