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龍巖城不敗之謎
發布時間:2023-05-16 10:13:18 來源:
新聞摘要:

  彈丸之地建奇功 上恩疊頒獲殊榮 不屈精神照千秋

  金佛山龍巖城不敗之謎

  劉先暢

  而今踏上金佛山上的“馬頸關”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兒。但在南宋末期,登上“馬頸關”卻非易事;途經“馬頸關”,奪取龍巖城,那只能是執意求敗之舉。在抗蒙戰爭中,龍巖城因此被稱為不敗之城,與合川釣魚城齊名。

  1 不敗之城,憑借“馬頸關”創下奇跡

  一些學者認為,龍巖城抗蒙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不敗之城,源于城池倚靠天險,憑借的是天造地設的“馬頸關”。從現象上看,如此解謎是對的,但也不全對。

  南宋守軍過“馬頸關”扼守龍巖城,硬是頂住了蒙軍的多次猛烈進攻。可以說“馬頸關”起到了“關鍵”作用。

  “馬頸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以想象,行走馬頸關去往馬頭(馬腦),是多么的困難和艱險。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馬頸關”又名馬嘴山,扼川黔咽喉,山高路險,四周懸崖絕壁,惟馬頸關處有一獨徑通向城門,有“一將守關,萬人莫敵”之勢,歷來為兵家所必爭,被譽為“南方第一屏障”。

  過了“馬頸關”就是建筑在馬頭上的龍巖城。不難想象,龍巖城三面懸崖絕壁,異峰突起,宛如馬頭傲立空中,聳立云霄。

  龍巖城與釣魚城占地面積都不大。現存龍巖城遺址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2500米,總面積約3.75平方千米。釣魚城整個山頂東西長1596米,南北寬960米,總面積約2.5平方千米。

  龍巖城跟釣魚城面積相近,都屬于險要彈丸之地,但是功績巨大,聲名相同。

  2 不敗之城,憑借蒺藜火球大顯神威

  事實上,龍巖城成為不敗之城,憑借的不僅僅是鬼斧神工的“馬頸關”。

  龍巖城海拔1780米,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所向披靡的蒙軍誓言攻城拔寨,不料屢戰屢敗,士氣大挫。

  1257年(寶祐五年),蒙哥汗正式下詔滅宋,蒙古侵宋由抄掠轉為以全面占領宋土為目的。

  當年,四川為宋蒙戰爭的主戰場。南宋在四川的抗蒙防線,采取依山制騎、恃險拒守、以點控面的方略,各城相互聲援,以抵御蒙軍鐵騎。

  蒙軍為了順江南下直取南宋都城臨安,必須突破南宋在四川用48座防御城池構成的抗蒙防線。

  其中的龍巖城也關系南宋王朝的存亡,由皇帝親自下令興建,是南宋朝廷工程。構筑抗蒙防線,是南宋的國家戰略。

  1259年1月、2月,蒙軍名將紐璘及麾下大將完顏石柱多次率眾攻打龍巖城,不可一世的蒙軍遭到頑強抵抗,久攻之下,敗下陣來。

  據龍巖城抗蒙記功碑記載:“二月,再寇,斬虜使,焚偽書,諸將爭擊,賊敗而退,獻俘授馘,功不一書。”蒙軍兩個月的圍困以失敗告終,宋軍則創造了一個奇跡。由于宋軍將士守城有功,“梱臺以全城卻敵,聞之公朝,上恩疊頒,宰、揆、樞、宣鈞翰踵至,咸謂興筑以來所創見也。”遂稱龍巖城為“邑中第一要隘”。

  當地流傳民謠:“龍巖城上鑼鼓響,蒙軍氣得要發狂。同仇敵愾傳捷報,功績堪比釣魚城。”

  1259年2月,蒙哥汗下達進攻命令,正式打響釣魚城大戰。雙方激戰至4月初,合州連降暴雨20天,蒙軍被迫暫停進攻。宋理宗下詔嘉獎釣魚城軍民,贊揚王堅“嬰城固守、百戰彌堅,節義為全蜀山城之冠”。

  南川龍巖城在當年與合川釣魚城遙相呼應,形成掎角之勢,讓蒙軍吃盡苦頭。上恩疊頒、下詔嘉獎,抗蒙姊妹城龍巖城和釣魚城同獲殊榮。

  宋軍扼守龍巖城,使用的檑木、滾石、長矛等冷兵器對陣蒙軍的鐵蹄、長槍、短刀、狼牙棒、羊角弓等。雖然蒙軍也使用了回回炮,但回回炮對付高高在上的火蒺藜(蒺藜火球),卻沒有多少殺傷力。

  因此說,龍巖城抗蒙有功,火蒺藜也功不可沒。源源不斷的火蒺藜原材料硝石,就來自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場——金佛山金佛洞、古佛洞。最大地下采硝工場所構成的一個千古神跡至今待解。

  面對縱橫歐亞、勢如破竹且積累了大量攻城拔寨經驗的蒙古大軍,龍巖城僅憑一道埡口“馬頸關”顯然難以有效抵御強攻。

  最近的研究認為,從宋蒙長達半世紀的拉鋸戰和金佛山熬硝規模背景來看,金佛山作為當時的大型熬硝基地,為龍巖城軍民抗蒙提供了戰略物資(火藥)保障,充實了駐守龍巖城宋軍的武器裝備。

  宋軍廣泛使用蒺藜火球等火藥兵器,御敵于龍巖城下。

  3 不敗之城,憑借不屈精神閃耀光輝

  本質上,龍巖城成為不敗之城,憑借的也不僅僅是火蒺藜等火藥兵器。

  當蒙軍水陸并進,鐵馬金戈,翻山越嶺,來勢洶洶,撕開南宋西南邊地,屢戰屢勝之際,宰相丁大全哀嘆“處處風寒”,有些宋軍將領也躲之不及。

  馬鳴風蕭蕭,雄關旌旗飄。在蒙軍圍攻龍巖城之際,南宋軍統制官詹鈞一騎飛塵,山呼海嘯,率不足一千的孤兵與蒙軍短兵相接,以一當百,鏖戰至血流成河,最后幾乎全軍覆沒。

  詹鈞被俘后,紐璘親自為其敷藥喂食,但他“斷然不受,絕食八日”。蒙軍把詹鈞捆于馬背,押到播州土門下勸降。被渾身箭傷及八天饑餓折磨得只剩一口氣的詹鈞卻罵聲迭迭,毫不認慫……

  詹鈞的堅不可摧、壯烈犧牲、精忠報國讓守衛在龍巖城上的將士“悲憤慟哭”,化悲為力,威武不屈。南平軍知軍茆世雄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率眾奮勇抵抗,合力攻敵,“斬虜使,焚偽書,諸將爭擊”,無官畏懼,無兵投降,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大獲全勝,“獻俘授馘,功不一書”,蒙軍則吃盡苦頭,潰不成軍,尸橫山野,血流深壑,“賊敗而退”。

  龍巖城演繹過硝煙彌漫、氣吞山河的勝利樂章,成為宋朝抗擊蒙軍入侵的不敗之城、英雄之城,與釣魚城同為最重要、最著名的山城據點,成為“上帝折鞭”之地!正是不屈精神抵御了蒙軍攻勢,讓“上帝之鞭”在南宋的防御體系上折戟沉沙,延長了南宋王朝的統治,對世界文明進程也產生深遠影響。

  在700多年的歲月里,軍民同心同德、其利斷金,官兵堅守不怠、堅貞不屈,龍巖城自建成后從未被攻陷,也沒一人投降,可歌可泣、彪炳千秋,因此被人們頌為不敗之城。

  龍巖城不敗于地勢險要,不敗于蒺藜火球,最終不敗于不屈精神。

  4 立于不敗,須以不屈精神走向未來

  任何一處山川都沒有沉睡,金佛山也是如此,金佛山龍巖城更是如此。龍巖城孕育承載的不屈精神穿越歷史,影響著現在與未來,始終閃耀著中華民族的光輝。

  刀光劍影杳無蹤影,千軍萬馬灰飛煙滅。而今登上龍巖城,站在龍巖城上眺望,看龍巖云瀑蓄積磅礴的力量,看龍巖晨曦透著夢想的光芒,看龍巖天空映照不屈的信仰,歷史的、現在的、未來的每個英勇身軀站在云海間綻放生命的驕傲輝煌。

  夢想,是一種亙古不滅的洪荒之力。信仰,是一種難以估量的力量源泉。屈身必受制,屈志必違仁。向著太陽,想著龍巖城的不屈精神,自然而然,就堅定了夢想與信仰。

  龍巖城不是冰冷的遺跡,而是活著的歷史。而今,龍巖城墻下的喧囂充滿著人間的煙火氣。又見龍巖城,書寫的是盛世繁華,生動的是今日人間。

  今日人間以志氣、骨氣、硬氣鍛造著不屈精神。因為夢想與信仰不可辜負!唯有信守不屈精神,民族復興才會全面推進,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