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在城市里住久了,心中難免生出閉塞隔絕的架空感,于是越來越渴望親近大自然了。
年前搬了家,住進新小區。院子里樓間距寬,綠樹多,槐樹、合歡、女貞、丁香和紫薇,高低錯落,環繞四周。樹下種著萱草、薄荷、艾草、石菖蒲、木槿等。春天,鮮花次第開放,滿庭芬芳。
最美好的是,小區中央還修了一個大池塘。物業工人在池塘里放滿水,每天清晨和黃昏,池塘里傳來久違的蛙鳴聲,“咕——呱——咕——呱——”稀稀落落,熟悉而親切。
高樓林立的城市里,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光璀璨,日子里充斥著太多的喧囂和紛擾,總渴望在大自然中,讓心情靜下來。每天勞累一天回到家里,坐在沙發上休息,聽到窗外傳來的蛙鳴聲,心里便獲得無限的慰藉和快樂。
我以為,一個宜居的環境,除了要有水聲、風聲,蟬鳴、鳥鳴、蛙鳴應是住所的主旋律。夏季的蟬鳴,似乎太單調,有時因為單調竟忽略了蟬鳴的存在,充耳不聞,任其清風半夜自鳴。有時也有幾只鳥飛來,棲落在池塘邊的小樹林,鳴叫幾聲,展翅飛走了。只有當蛙聲相伴,充盈耳畔時,院子里色彩和聲音才顯得協調,氛圍也瞬間溫暖而親和,呈現出大自然的慈悲和力量。
我想,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一定內心豐富,美學修養深厚,懂生活、懂世界、懂心理,尤其懂得現代都市人的心路歷程和喜怒哀樂,所以才有這聲色飽滿、動靜相宜的人居環境。住在這樣的院子里,真是一種幸運!
蛙鳴悠揚,在朝霞和暮色中,像一首動聽的曲子,沒有喧囂嘈雜感,只會把人引入一個純凈的境界,引入童年蛙聲相伴的美好歲月里。
小時候村子北邊有一大片荷塘,荷塘四周長滿高大的樹。夏季,綠樹成蔭,荷葉鋪滿水面,荷花盛開,樹上眾多的蟬,鳴叫不止,此起彼伏,到了夜晚,只有陣陣蛙鳴才能傳到村莊里來,尤其雨后,蛙鳴更顯歡快明亮,人們坐在自家院里或在路口街邊乘涼,這蛙鳴伴著人們的聊天聲,悠揚而不聒噪,親切而不打擾,一直到夜深人靜,鼾聲四起。
那時,整個夏天,村莊都沉浸在蛙鳴聲里,這美妙的聲音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背景音樂,是夜晚的催眠曲。兒時的日子雖平平淡淡,內心卻無憂無慮。直到后來,搬離了村莊,移居城市,蛙鳴聲伴隨著童年漸行漸遠。
如今,小區池塘里荷葉已鋪滿水面,蛙鳴聲又響起,“咕——呱——咕——呱——”這情景似曾相識,重拾記憶,流年似水,頓覺這是一種賜福,雖然已不是兒時的村莊,但終歸是一種補償。
夜晚,一天的勞累之后,靜靜地躺在床上,閉目養神,伴著幾聲蛙鳴,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