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暢
2023年3月26日,一篇網文——“媽媽你贏了,我把命還你!”13歲女孩從17樓一躍而下,背后原因給家長敲響警鐘——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個13歲的女孩單元考沒考好,媽媽又是一頓大吵,與女孩激烈爭吵后還直接摔門而出,家里就留下女孩一個人,隨后這出悲劇就不可挽回地發生了。
網文介紹,媽媽平日里沒少在言語上打擊女兒。網文提示,這場悲劇的根本,源自長久以來,這對父母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網文感嘆,最可怕的是,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一個孩子的未來,往往離不開家庭的影響。一些父母總是很喜歡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施壓給孩子,為了讓孩子實現夢想而不讓自己失望,就源源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
當壓力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時,有的孩子就會失去自我,個別孩子的生命狀態就不再順暢而變成一枚“炸彈”。如果隨意否定甚至恣意打擊孩子,這枚“炸彈”就會在一瞬間被點燃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
如今,隨著生活條件普遍改善,不論是社會還是家庭對于孩子教育都有了更高要求,孩子們承載著太多期望,壓力夠大,本身不易,應該多加理解,多給鼓勵!
在教育引導孩子時,如果父母的要求過高、過嚴、過細、過多、過火、過急,孩子經過努力又達不到父母的標準,而父母又著急冒火,甚至動手動腳,缺乏方式辦法,往往就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不低,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滿懷期望,有的家長一旦失望,就是一臉黑、一頓吼、一陣打,簡單粗暴。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敢恭維;家長的行為可以同情,但是不能贊同。
這讓我想起2022年11月19日,朱洵老師看到本人1987年12月發表的文章《略論教師對學生的否定》,就將文章拍成照片發朋友圈說:“劉先暢先生這篇文章含金量高,永不過時。[強][強][強]建議教師朋友們看一看。”這條消息獲得許多朋友點贊。有的朋友看后發評論說,“這個不僅適用老師,家長也適用。”
這篇文章發表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學校思想教育文稿》雜志上,1991年作為該雜志創辦十年來的優秀文章,被收錄在《學校思想教育文稿薈萃》一書,由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后被收入教育隨筆集《桃李芬芳》一書,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真的沒想到,35年過去了,這篇文章至今還不過時,還能引起共鳴,還能給人有益啟示。
文章的基本觀點是,家長老師心想孩子茁壯成長,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否定,但不要隨意否定孩子,更不要恣意打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