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高,似乎總是好的;低,似乎向來為人所不屑。
現實生活中,高是高高在上,高大,高傲,威風凜凜;低是泥土般卑微,矮小,黯淡。事實上,并非如此,很多事情,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最淺層的表象。
自然萬物中,水是低的。老子《道德經》講的是治國理政處世之道,君王學得,平常人亦學得。滔滔光陰,動人心的要數講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是水的智慧。歷史和光陰也早已證明水比人智慧。
人一心想往高處,卻不料顧此而失彼。高處是甜蜜的誘惑。位置越高,越往上,如同爬山,風越大,越冷,越孤單。這是一方面。站得高,看得遠,其實也未必。正如身居高位,反而連自己都看不清了,迷失了本心。高處是風口浪尖,難免憂慮忡忡,戰戰兢兢。
熬過蕭瑟的寒冬,枝上輕描淡寫露出的一丁點兒綠芽,會讓人歡欣雀躍。一個人想要獲得快樂,跟高處和低處并沒有多大關系。自然萬物,除了水,草木也比人智慧。正因為漫長寒冬的低處休養,草木的根深扎在低處的泥土里,為高處的枝干綠葉紅花蓄積能量,才能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郁郁蔥蔥的綠葉為人間帶來的生機令人贊嘆,百花盛開,賞心悅目,卻很少會想到泥土里、深藏在低處的根。數百年上千年的參天古木,高大巍峨,讓人心生敬畏,也是深藏在低處的根給了它參天的高。
可見,高是從低來的,是低在成就著高,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營養。不迷失本心,何種境遇里都能葆有赤子心懷,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才是真正令人仰慕的高。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自在。”高高在上者,端著一副架子,旁人看著都心累。但有身居高位者,姿態卻放得很低,心里有一股涼風吹著,很清醒,便得自在。
天高任鳥飛,水闊憑魚躍。一個人的理想應在高處,胸懷在高處,格局在高處,而心態、心境、心勁兒要在低處。這些心底里蘊藏的無形的東西才是人生美好的源頭,它們是人生這棵大樹的看不見的泥土里的根,只要根系蓬得遠、扎得深,就能經受住風吹雨打,經歷漫漫寒冬依舊生機勃勃,擎起一樹葳蕤華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