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勇
十多年前的夏天,我曾去過南川的大有、慶元一帶開展農村幫扶工作。那個時候,從南川到貴州道真的高速公路還沒有修,我們必須從渝道路開車去,一路上蜿蜒起伏,差點兒就吐了。開了四五個小時的車,我們才到達目的地——慶元鎮玉龍村。
其時已是傍晚時分,村主任安排我住在他家。吃過晚飯,喝過油茶,與村民們在夏夜的壩子上納涼,擺龍門陣。遠處的山,在夜幕下漸次成為木刻版的輪廓,慢慢顯出他們童話一般的身影來。星光點點之下,遠處的山坡上分散著農戶的燈光,與星光交相輝映,一時竟分不清界限。
忽見一山,其輪廓如城堡,如宮殿,栩栩如生。村民們說,那是“羅尾”城。說是“羅尾”城,但當我請教到底是哪幾個字時,他們竟然也不知道,只能口頭表達“羅尾”城。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羅尾”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龍尾”城呢?他們沒有給我答案,只是說,一直以來,大家都這么叫著,至于是哪幾個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不過我還是臆斷為“龍尾”城了,因為從其地理位置來說,其北邊即是著名的龍崖城,是南宋抗擊蒙古大軍的“南方第一屏障”,而此山,正好與高高的龍崖城相對,有龍崖,定有龍尾。
然而,還是我孤陋寡聞了。由于掌握的資料所限,我當時沒有查閱求證,認為村民由于識字所限口稱“羅尾”城,只是音同而已?!赌洗h志(民國版)》記載:“自轎子山南東稍十余里,得龍尾城山,以與龍崖城隔河相望得名?!庇∽C了我的猜斷。
十多年過去,南川到道真的高速公路早已通車,去往大有、慶元一帶可以走高速,不再七彎八拐了。車行銀百高速公路上,出了馬嘴隧道,除了可見到高高的小指拇山、轎子山和石良山,就是那一座如城堡、如宮殿般神秘的龍尾城??赡苁怯捎谟辛四且淮我顾摭埼渤巧侥_的感情經歷,我總是對那城堡和宮殿充滿了景仰和好奇,必將一探而后快。
春暖花開,大地回春。玉蘭花正開得盛,以及山體上一叢叢潔白的綻放著的野櫻花,像一朵朵白云點綴在山間;田野上地丁和繁縷“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肆無忌憚地伸展開放著,油菜花也成片成片地渲染著人們的視野。仲春時節,鄉村已是一片歡騰、熱鬧的景象。
我決定和同事再次前往龍尾城一探。
龍尾城在慶元鎮玉龍村內。玉龍村第一書記楊金劍等同志成為我們的向導。楊書記在玉龍村當第一書記快兩年了,對龍尾城已是如數家珍。他的愿望就是把這里的美景展現給山外的人們,發展鄉村旅游,給老百姓增加收入,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一行從南川城出發,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大有鎮。在大有互通下道后,向導就帶著我們沿著蜿蜒的鄉村公路前行。現在的鄉村公路,變化真是很大,原來的機耕砂子路,都油化成了柏油路,雖然窄點,但路況很好,幾乎看不到泥巴路了。這是新時代農村基礎設施發生的變化,讓我們切實感受到農村生活越來越美好。路邊的村莊房屋,都是磚瓦房,以前的吊腳樓式的土木構架房子幾乎都不見了,有些人家的門前還停著小轎車。
高高的龍尾城在我們的視線里或左或右地顯現著,剛剛還顯示著城堡輪廓的山峰,隨著角度的變化和距離的拉近,已經變幻成一堵昂首挺胸的絕壁,似乎已不是龍尾,而是一匹烈馬在嘶鳴!
山腳下的龍尾城小院,是一處村民聚居點。這個小院,呈現出鄉村面貌的巨大變化。村落入口處,還平整出了一處砂子鋪好的停車場。在一個鄉村小院旁邊,修建了這么一處小型停車場,說明農村人觀念的變化。小院入口處是一個簡潔的半圓形拱門,拱門一側有一個簡易的白墻,上面用紅字寫著“龍尾城簡介”,向人講述二郎神降伏九條孽龍的故事,說的是二郎神就是在這里截斷九條孽龍的尾巴,從而形成龍尾城。這里像是山間小舍,小院的房前屋后、小巷臺步都十分干凈整潔,完全不亞于城里的街巷。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變化,首先是人文和精神面貌的變化,發展或者致富了的人們,開始注意環境衛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進步。
這里是仰觀龍尾城的絕好去處。可以看到,整個龍尾城山形就是一座自西北向東南的小山脈,那絕壁突起的一端正朝向北邊的龍崖城,似乎這里就是一截龍尾。向東南方向,山體漸次收攏成為斜坡,形成一道左高右低的山脊。人們必須繞到尾巴尖處才能開始登山,否則面對高高突起的絕壁,人們是無法登頂的。
由于角度發生變化,那些城堡和宮殿的輪廓早就不存在了,但自高向低的山脊上,佇立著幾尊巨大的奇石,像是龍尾上的尾鰭。山脊末端有一塊直立的石柱,上面長滿了樹木雜草,而柱子中間呈現出乳黃色的石頭原色。當地人說,那是真正翹著的龍尾巴。
我們沿著山脊低矮一側向上緩步而行。山間有林,春風撲面,松濤陣陣,松針如毯。爬上一段路后,我們到達山脊處。在這里可以俯瞰山脊另一邊的風景。楊書記說,過了山脊就是貴州地界了。實際上,龍尾城是重慶和貴州的界山。據介紹,龍尾城東邊屬于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在道真縣志里也有龍尾城的記載。
查閱《道真縣志》,果然有記載?!傲_尾城亦稱龍尾城,海拔1487米,四周懸崖峭壁,與南川龍崖城……互為犄角,烽火相望,屬當時合州釣魚城抗蒙防御體系?!睆倪@段文字表述看,在道真縣志里,此山正式名字當為“羅尾城”,只不過“亦稱龍尾城”而已?!褒埼渤恰辈皇浅?,而是一座山,南宋末年的那一場抗蒙之戰,這里也許就是前哨或烽火臺。但《南川縣志》在提到龍尾城時又有一小注“宋寶祐磨崖記所謂城龍崖戍羅播是也”。羅播即現在的遵義地區,包括道真縣,在羅播與重慶府交界之處,將此山命名“羅尾城”,意指“羅播之尾”,也是一種合理的揣測。所以村民們口中所稱之“羅尾”城,而不是“龍尾”城,抑或是意有所指。
上山的路很長,也很陡。我們一行人行進在龍尾城的脊線上,似乎是騎著龍背在飛翔。兩邊均是漫無邊際、一望無涯的群山,左邊是慶元境內的深溝高壑,右邊是大磏鎮綿延群峰。楊書記說,一切的自然風光,都離不開人的心靈和精神,否則,那山只是山,水只是水;而當人們的足跡和精神遍及這些自然之山水時,那些山和水就充滿了靈氣,就有了價值和意義。信矣!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并未登頂,稍微留下了一點遺憾,且待下回再次造訪。
渝州多高山,重慶有句俗話說:“山高才有攀(盼)頭,路遠才有奔頭。”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用腳丈量著大地,用心向往著美好,每一座高山都會被我們跨越,每一條道路都會走向遠方。曾經神秘的大山深處,由于脫貧攻堅的完成和鄉村振興的推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讓我們可以輕易的到達。這里再沒有民族對立,沒有爾虞我詐,我們共享著太平盛世。歷史的硝煙不再,代之而興的,是城鄉一體的高質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