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
信鴿
立春之后,百草回芽,海棠花萌動“吐春”,迎春花吐“蕊”含馨,又到了踏青賞春好時節。
這座坐落于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腳下的南川城,剛下了一場春雨,空氣中彌漫的是春天的味道。聽春雨,品春茶,吃春卷,拍春花,想著那所有關于春天的一切,一切……
這個時節,去花山公園上面吃一頓麥耳朵,成了朋友們心照不宣的約定。
周末,我約上好友準備去吃麥耳朵。朋友A說,“走,坐他的車,拉我們上去。”我和朋友B異口同聲地反駁,“坐什么車,走路多好,不要一味想著走捷徑,腳踏實地才接地氣,才能感悟生活,近距離體會春天的味道。”
春天為我們打開了話匣子。一路上,你一言我一語,聊著南川這幾年的變化。就以城區花山公園為例,停車場的修建緩解了該片區停車難的問題,隨著健身步道、童趣園、健身區等特色景觀的升級,讓公園成為了市民親近自然、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沒多久,我們來到了王嫂家,每人點了一份老鹽菜臘肉麥耳朵,另外還配上了洋芋花、油醪糟、油茶等好吃的。王嫂邊熬湯邊對我們說,“立春后,到山上來吃麥耳朵的人今年特別多,我們老兩口都快忙不過來了,有的還是外地來南川旅游的。”
元宵節那天,許多外地游客從東街的家庭記憶館出來,感受了南川舊時光沉淀的力量,隨后專門上山來吃麥耳朵,據說花山公園的麥耳朵已經在多個直播平臺出名了。
這也不足為奇,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的興起,大量基層黨員干部也積極融入時代潮流,借助互聯網推廣文化旅游和特色產品,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朋友A剛好在區里的文旅委工作,他說:“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推廣員,前幾天還同他們科室的同事們一起去景點拍抖音呢,全民宣傳南川旅游,宣傳特色美食。”
麥耳朵其實就是面食的一種,跟刀削面、鋪蓋面一樣。制作麥耳朵是有講究的,和面的時候加雞蛋,加一點鹽,攪拌均勻、反復揉緊,制成不干不清的面團,揉好后放色拉油醒半小時,其實前期處理面團的流程跟其他面食差不多。但最關鍵的環節是要請上家鄉最正宗的老鹽菜,放上西紅柿、四季豆一并煎炒,熬湯,再將醒好的面團用手拉扯成耳朵形狀的面塊,至于厚度嘛,全憑手感,之后放入湯中煮熟即可。現在榨汁機方便,和面的水可以加入火龍果汁、菠菜汁,麥耳朵的花樣也多起來了。
“來來,你們的麥耳朵上桌了,讓你們久等了,請慢用喲。”王嫂滿懷熱情地將精心制作的美食端上來。一股臘香、麥香飄來,令人食欲大增,喝一口麥耳朵湯,更覺味鮮。朋友A說,“好吃,特別勁道,這老板服務態度也好。”朋友B是西城會峰村人,他說,“為什么麥耳朵這么好吃,是因為加了老鹽菜,太香了。”想要品嘗到一碗正宗的南川麥耳朵,老鹽菜必不可少。在他老家,老鹽菜成了支柱產業。每逢一二月份青菜頭收獲的時節,村民們就會選用優質青菜頭,經“三腌三曬”,制作老鹽菜。簡單的腌制方法保留了腌菜的自然風味,可蒸、煮、煎、炒,制作出多種菜品。
在這春風和煦的日子里,和朋友聊聊天,欣賞著公園的美景,吃著麥耳朵,感受細致的服務,感嘆鄉村振興產業的紅火,似乎整個世界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