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稅務局優質高效服務 厚植發展沃土
——區稅務局2022年亮點工作回眸

工作人員走進重慶隆富遠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宣傳稅費優惠政策。

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

工作人員為納稅人講解“六稅兩費”優惠政策。

12366納稅繳費服務熱線快速準確地解答納稅人繳費人疑問。
2022年,區稅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抓好黨務、干好稅務、帶好隊伍”總目標,緊緊圍繞“一二二”工作思路,統籌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奮力為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
固本培元強化黨建引領
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努力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轉化為推動稅收事業的科學發展思路和務實舉措,穩步推進“一張作戰圖”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深入實施“支部提質工程”,規范完善“黨建交流周”制度,持續運用“三抓三筑”支部創新法,鞏固拓展“稅務+區級部門”“稅務+鄉鎮村社”“稅務+市場主體”聯建共建平臺,把黨建工作與稅收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為基層減壓減負,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克難奮進彰顯使命擔當
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既堅持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又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
“快穩準好”退減緩稅費12.14億元,其中留抵退稅9.66億元,為近300戶市場主體增加了“資金流”,有效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
開展納稅人征管“畫像”工作,構建14類34項納稅人基礎信息指標體系,全面掌握稅收底數。建立大數據分析機制,幫助企業精準匹配優惠政策,針對性開展政策定向、定制服務。
精益求精優化營商環境
以“用稅務人的努力換萬家企業滿意”為宗旨,持續優化辦稅繳費服務,在2022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稅務系統勞動和技能競賽中榮獲最佳集體獎,11人獲得全市“能手”稱號,排全市第4名。
開展“滴灌式”培訓輔導、在線宣講,創建“稅服南川”品牌并發布政策宣傳視頻,制作中英文雙語個人所得稅操作流程海報。“銀稅互動”擴圍升級,合作銀行增至11家,累計207戶納稅人獲得納稅信用貸款超9000萬元,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連續9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大力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走進辦稅服務廳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主動破解辦稅難點痛點堵點。
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聽取并積極響應意見建議6條,切實將企業群眾辦事難的“問題清單”轉變為服務高效、體驗順暢的“滿意清單”。
精業篤行提升征管質效
全面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著力構建“四精”體系,大力推行優質高效智能稅費服務,創新風險監管模式,不斷提升稅費治理科學發展的內在動能。
以滿足納稅人繳費人新訴求、新期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設立“稅費爭議調解專崗”,強化研判處置,平均辦理反饋時間壓縮至7個工作日內。積極落實“首違不罰”事項清單制度,有效運用說理式、非強制性執法方式,對27戶次納稅人適用“首違不罰”。
制定《創新推進意見落實 實現稅費征管跨越式發展》方案,細化6類115項具體舉措推動各項改革任務。編制《稅費種管理風險手冊》《涉稅軟件快捷使用手冊》,為一線干部職工打造實用“手邊書”。推動出臺《南川區稅費共治工作實施方案》,完善常態化、制度化數據共享協作機制。
躬身入局服務地方發展
始終注重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鄉村納稅人繳費人稅費服務需求,采取政策落實、優化服務、駐村幫扶等措施,為鄉村振興增添稅務力量。以駐村工作隊為紐帶,開展“黨建+村社”基層黨組織聯建活動,推動德隆高山米、醬椒方竹筍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
聚焦南川區特色產業和經濟發展熱點,堅持系統觀念、聚焦集成創新,最大限度挖掘稅收數據潛在價值,繼續做好稅收形勢、稅收風險、稅收政策效應、經濟運行等四個方面的分析,著力打造稅收分析“拳頭產品”,積極為政府決策建“良言”獻“良策”。
聚焦減輕出口企業負擔,更新完善“走出去”企業清冊,積極開展出口退稅服務,推行首次申報的出口退稅實地核查“容缺辦理”,提高無紙化退稅申報率,轄區內無紙化備案覆蓋面100%。正常辦理出口退稅平均時間縮短至3.2個工作日,累計辦理出口退稅16筆,退稅金額189.24萬元,讓稅惠政策及時落地,助力出口企業提質增效,促進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嚴管厚愛加強隊伍建設
聚焦“抓班子、帶隊伍”,將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不斷提升稅務干部政治意識、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努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稅務鐵軍。
以領導干部、骨干能手、先進典型為主體組建青年導師庫,建立定期輔導、即時匯報互動機制,助力提升青年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中與個人相結合、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的方式深化專業培養,從不同維度提升業務能力。
2022年,該局榮獲“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狀”等省部級、市級、區級榮譽15項,被評為“全國節約型機關”。
(本組稿件由記者劉曉娟采寫,圖片由區稅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