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鎮生態宜居鄉村美福壽之鄉顯魅力
——福壽鎮2022年亮點工作回眸

山村道路變通途

富硒水稻基地
春華秋實,歲序更新。
走過2022年,福壽鎮奮力擦亮鄉村振興底色,逐漸形成以產業振興為支撐、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治理有效、農民富足的振興藍圖。
鄉村振興 醉美“魚米之鄉”
2022年,福壽鎮康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私人定制”有保障“精耕細作”創品牌》上榜市農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例。
該模式通過打通產、供、銷等各環節的信息鏈,實現了糧食生產環節各要素的組合效應,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福壽鎮以康茂水稻專業合作社為引領,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發展綠色精品稻米基地2500余畝,合作社全程社會化服務,有效降低20%種植成本,提高5%的產量。
稻田認養模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該模式面積達到203畝,定制客戶256人,實現產地直銷。圍繞“稻田+”模式,建設“魚稻共生”稻田綜合種養100畝,實現“一水雙用、一田雙收”,畝均效益達到4000元以上,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同時,福壽鎮“私人定制”產業發展新模式獲評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農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例”,并在2022年6月召開的全國南方省份糧食生產座談電視電話會上,作為典型案例推介。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2022年,福壽鎮狠抓產業發展。建設1000畝油菜示范片項目,推進優質稻基地建設2000余畝,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0畝,推進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試行工作,試行主體4個全覆蓋。
振興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必不可少。福壽鎮切實改善民生,投資約500萬元建設大石壩高橋鄉村振興示范點,完成戶廁摸底整改3830戶。
狠抓環保,努力打造宜居福壽。完成500畝四旁植樹項目,1000畝退化修復項目,持續做好河長庫長定期巡河巡庫,確保轄區水面干凈衛生。
務實篤行 繪濃“幸福底色”
過去的一年,福壽鎮全鎮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重大項目聚力攻堅,疫情防控落細落實,鄉村振興全面發力,社會事業亮點紛呈,政府建設全面加強,全鎮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2022年居民醫保參保繳費9738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7262人,2595人領取養老保險金。完成小額擔保貸款100萬元,完成率為125%。按要求走訪核查困難群眾540余人次,有效利用民政資金及時救助困難群體,全年發放低保、五保、臨時救助、殘疾人兩補、長壽補貼、高齡失能補貼等各類資金280余萬元。
整合鎮村干部力量,2022年累計出動400余人次送水約500立方米,及時解決群眾干旱缺水難題。組織巾幗興糧節糧農村婦女“雙學雙比”插秧比賽、端午“粽情粽意”包粽子比賽、南川福壽西瓜采摘季等各類文化活動10場次;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場次;入村惠民電影播放20場次。
持續完善基礎設施。
完成楊家灣水庫病險整治及轉角凼水庫除漏整治;投資400余萬元實施農勝村、大石壩村人飲管網項目,解決1800余人安全飲水問題;實施打鼓村、白巖村自來水管網延伸項目,解決群眾安全飲水問題。
完成大石壩村13公里生產生活便道建設項目;新建四好農村路4.1公里;完成農勝村水毀道路整治、全鎮農村道路養護和姚家壩110千伏線路工程13個基站年度施工計劃;大石壩村、馬鬃村升級路改造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突出人民至上,把為人民謀幸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政府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從群眾口碑中考量滿意度、從群眾表情中觀察“民生像”、從群眾面貌中衡量幸福感。
黨建引領 推動發展“新格局”
鄉村振興設施建設是基礎、產業興旺是前提、素質提升是關鍵、增加收入是核心、環境改善是形象、鄉村治理是根本、改革創新是動力、加強領導是保障。
2022年,福壽鎮以黨建引領全局,實化管黨治黨責任。以建立“三單”為抓手,逐級壓實分管領導“一崗雙責”、村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鏈條。
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作為黨委會第一議題,開展理論中心組學習12次、研討交流18次。
堅持精準融合,服務中心大局?!包h建+微網格”筑牢安全防護網。面對疫情防控疊加防火抗旱的復雜形勢,統籌網格內村干部、社干部、黨員、熱心群眾等力量,形成“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微網格長+群眾”的服務管理模式,實現了戶戶有人聯、家家有人管。
“黨建+微網格”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深化“燈光行動”,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和老支書調解團,劃定黨員責任區11個,設立黨員先鋒驛站30個。
突出實干爭先,始終把講實干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生命線,將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干實事、下實功、創實績、求實效上,以政府的“苦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
(本組稿件由記者黎明采寫,圖片由福壽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