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工業園區管委會揚帆起航風正勁 穩舵奮楫勢昂揚
發布時間:2023-02-09 09:29:47 來源:
新聞摘要:

  區工業園區管委會揚帆起航風正勁 穩舵奮楫勢昂揚

  ——區工業園區管委會2022年亮點工作回眸

  

 

  龍巖組團

  

 

  水江組團

  

 

  南平組團

  

 

  大觀組團

  

 

  

 

  鋁器時代項目

  

 

  鴻路鋼構三期項目

  

 

  上藥慧遠項目

  

 

  頁巖氣項目

  2022年,工業園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四大家”的高度重視下,在區級部門、相關街鎮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緊緊圍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目標,真抓實干、奮勇當先,工業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工業園區2022年工作完成情況

  ◆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9.73億元,同比增長10.45%,其中規上工業產值214.46億元,同比增長10.78%。完成投資46.62億元,累計增長7.38%。規上工業增加值率33.6%,全市排名第六,主城都市區排名第一。新開工項目24個,新投產項目28個、新升規企業8戶。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9個產業項目完成投資42.31億元。鴻路三期部分廠房建成投產;環保產業園已入駐企業9家;鴻慶達電石二期、隆騰銅催化劑等4個項目試生產;坤煌裝備制造園、CMP拋光材料等10個項目正在開展廠房搭建,部分項目廠房主體已完工;中望固廢、福和環保材料等5個項目正在開展場平;宏日綠色裝配式建筑等8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手續辦理。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圍繞產業定位,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采用“云簽約”及集中簽約方式,已簽約鎂鋁合金項目、對苯二胺及下游新材料生產、高端智能環保設備、磷石膏綜合利用等項目30個,協議引資415億元。其中,工業園區牽頭實施23個,落地開工建設19個,開工率達82.6%。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以高新區創建為抓手,加快創新主體培育,大力提升園區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約8億元,同比增長45.5%,建有研發機構工業企業占比49.62%,全市排名第一。新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69家、“專精特新”企業3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新入庫科技型企業20家、國家科技型企業31家;新備案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新認定市企業技術中心4家、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5家、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8家;新增市級數字化車間4個;優鈦公司“一步法低溫還原技術”列入市級新材料首用計劃項目名單,超群輪轂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協助坤煌裝備制造園、高科技鋁單板等10余個項目完成前期手續辦理。幫助26家企業獲得知識信用價值貸款6396萬元,海塑南邦等5家企業融資約5000萬元;兌現麥科斯定額貼息補助83萬元、重慶鴻路優惠政策700萬元;幫助超群工業、鴻慶達、方略精控等77家企業獲取專項資金2500余萬元,地磅房、興湖東一路、涌泉環保、博凡污泥等4家企業獲得國家發改委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10085萬元;康世德源、金民康、同昶科技等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約2000萬元。協助企業解決矛盾糾紛300余起,企業用工1000余人。

  南川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五年來,南川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千方百計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均持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工業總產值由178億元提高到265.2億元,工業增加值從64.63億元提高到113.12億元;增速在主城都市區一直保持前14位。技改投資五年增長2倍,頁巖氣產業建成產能40億立方米,鋁器時代成為南川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龍頭企業;消費品規上工業企業達到34家,7款產品獲評“重慶外事好禮”。

  龍巖組團: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產業、現代服務業,是正在打造的市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高鐵新城、東部新城主要承載地,是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資源的集聚區,著力打造引領南川高質量發展的“科創智核”。

  水江組團:重點發展以涂料和電池為主的汽車精細化學品產業、以鋁鎂合金和塑料制品為主的汽車輕量化材料產業、以頁巖氣和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示范基地。

  南平組團:聚焦裝配式建筑數字化設計、工業化生產、智能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四大關鍵環節,重點發展PC構件、鋼結構部件、智能家居、鋁質裝飾板和緊固件等產業,打造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

  大觀組團:重點發展中醫藥研發、智能制造、中醫藥流通、智慧康養、生物技術、消費品等產業,著力打造集研發檢測、智能制造、成果轉化、科技孵化等于一體的中醫藥大健康示范基地。

  空間不斷拓展:形成“一園四組團”為主陣地,多基地并存發展的空間格局,工業區域控規39.4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7.9平方公里拓展至15平方公里。

  結構不斷優化:五年來,大舉招商引資,引進落地建設項目159個,完成投資309億元,投產項目110個。

  量質不斷提高:現有工業企業748戶,其中規模企業達到140戶。市級雙百企業4家、高新企業62家、市級科技型企業58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中小企業研發中心13家、市級重大新產品企業5家、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34家,擁有127項專利及新技術。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82個,新增數字化車間8個;獲批“專精特新”企業43家;方略精控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一批企業產品標準已上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完成南川工業園區水江化工產業園認定,積極創建市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和裝配式建筑特色產業建設基地。

  保障不斷提升:五年來,工業園區累計融資到位128.16億元,新投運園區道路24.13公里;新投運5座污水處理廠;建成10萬平方米安置還房、近500套人才公寓。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工業企業,解決項目問題和困難1200多件;累計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8.56億元;幫助企業向上爭資1.02億元,融資近10億元;為重點企業制定并落實“峰谷電價、降容減負、用電性質調整”等政策,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累計超億元。

  今后,工業園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堅持“兩山論”“兩化路”,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市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創建契機,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配套、頁巖氣、現代建筑、機械制造、高性能鋁鎂材料等主要產業集群,著力培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業態,全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優化“一園四組團”功能,培育形成3家以上百億級產業集群,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

  (本版文圖由區工業園區管委會提供)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