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務實勇擔當 干出政協新樣子
——區政協2022年工作回眸(中)
履職路上,足音鏗鏘。
一年來,區政協始終與區委同心同行,積極發揮政協優勢,準確把握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性質定位,動員與組織全體政協委員,緊扣中心履職盡責,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一線”,以高質量的履職成效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堅持以實干促實績
一年來,區政協立足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全力參與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防疫抗災等工作,用實干實績助力南川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建設。
2022年,區政協和廣大委員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作為己任。這一年,區政協領導班子帶頭抓項目。主席班子成員奮戰全區招商引資、工業經濟、文旅康養、城市更新、中醫藥產業等項目建設第一線,他們靠前推進、蹲點督戰,助力鴻路鋼構三期、太平場訓練基地、金佛山安養院等項目加快建設見形象,推動上藥慧遠、華綠生物、加貝食品等項目竣工投產出效益,助推樂村片區、金佛東麓、中海黎香湖等大健康產業項目提質上量鑄品牌。創新開展“委員攜手”五大助推行動,廣大委員立足崗位,帶頭穩定經濟大盤,推動頁巖氣、新材料、緊固件、現代建筑、旅游康養、生物科技等產業實現新的發展。一大批委員投身企業強科技、增投入,引領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推動企業實現逆勢增長。同時,區政協開展專項活動幫紓困。積極為企業排憂紓困,主席班子和各專委深入56家企業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及時幫助21家“四上”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力企業渡過難關。與此同時,發動委員助力招商引資,有效促成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佳信醫療器械等項目簽約落地。
這一年,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區政協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改造、重要農產品供給等課題開展深入調研、常委視察,形成專題報告,得到區委書記肯定批示,其中“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標準”等11條建議被充分采納,轉化為政策舉措。主席班子成員加強對聯系鄉鎮、重點村和脫貧村的幫扶指導,抽調機關精干力量擔任駐鄉工作隊長和駐村隊員,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幫助打開農產品市場銷路,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基礎完善、組織建設等取得新成效。以“委員攜手”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為抓手,聯合區委組織部選派10名委員到村掛任“名譽村主任”。一年來,眾多委員投身鄉村善作善成,有的把自己多年鉆研形成的獨有農業生產技術毫無保留向群眾傳授,有的搭建電商平臺幫助群眾銷售特色農副產品,有的采取措施支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的帶頭開發鄉村旅游產業,有的參與發展筍竹、茶葉、肉牛等規模化種植養殖業。委員們的辛勤付出發揮了良好示范帶動作用,得到了所在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與基層群眾的充分肯定。
有效促成合溪鎮草壩村歷史遺留矛盾化解、冷水關鎮農村道路建設、興隆鎮“水美家園”項目規劃等40余件難題解決……這一年,在助力深化基層治理中,區政協積極適應發展新要求,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引導委員服務基層治理。搭建履職新平臺。在區法院、工業園區、東城街道灌壩社區、祥永律師事務所等設立“渝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6個,在10個鄉鎮村委會建立“委員工作室”,創新開展“委員攜手”助力基層治理行動,全方位構筑起“遇事好商量、委員來幫忙”基層履職新格局。助力基層解難題。聚焦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發揮政協委員聯系廣泛、渠道暢通等優勢,有效助推我區民宿協會成立、東街商戶疫情期間物業租金減免、灌壩社區生化池修建等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一年來,開展協商議事活動80余場次,形成報告和社情民意55篇,為民辦實事好事100余件。
同時,區政協和廣大委員在疫情防控一線作貢獻,在抗旱救災一線勇擔當。一年來,全區委員為疫情防控和抗旱救災捐款捐物近100萬元,委員們特殊時期勇擔特殊之責,關鍵時刻奉獻關鍵之力,書寫了充滿情懷的“委員履職答卷”。
協商議政深入有為
視察調研精準有用
一年來,區政協緊扣貫徹區委部署,推動協商議政更深入更有為,視察調研更精準更有用,以高質量履職成果服務全區高質量發展。
這一年,區政協把提升協商議政質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協商工作機制,制定協商計劃并提請區委審批后實施,推動協商成果辦理情況納入區委、區政府督查事項和考核體系內容。認真開展全會協商。組織委員就貫徹落實區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實施“十四五”規劃和《區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開展議政建言,提出協商意見180余條,受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分解到相關部門辦理落實。扎實開展專題協商。就市級高新區創建、穩住工業投資、營商環境優化等21項事關發展議題,組織相關部門與界別委員、行業專家深入探討、科學論證,一起在落實任務、破解難題中出主意、謀舉措,助力區委、區政府推進相關工作。精心開展雙月協商。就城市更新、醫療保障、文物保護利用、中職教育發展等社會民生議題,累計邀請500多名鎮街代表、群眾代表、網友代表“走進政協”座談交流,相關意見建議得到有關部門采納落實。
這一年,區政協把視察調研作為基礎工程來打造,聚焦事關我區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工作、牽引性任務開展重點視察、專題調研,努力形成有大局觀、有真見地、有實操性的建言成果。聚焦產業升級。就緊固件產業發展、食品工業發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等課題,組建小分隊,深入企業摸實情、聽建議、找對策,提交專題報告8篇,其中“打造中國西部緊固件基地”“把食品工業作為關鍵產業來抓”“將大健康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等建議,獲得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肯定。聚焦改革創新。就黎香湖開放式服務區建設、國有平臺改革發展、非煤礦山行業健康發展等課題,開展訪談座談、實地調查、政策分析等“解剖式”研究,提交專題調研報告9篇,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聚焦城鄉建設。就復雜形勢下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區域物流中心建設、人口集聚與助推同城化發展等課題,采取主席會視察、專題會協商等方式,提交視察協商報告16篇,相關建議被吸納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十條措施》等重要文件。
民主監督務實有力
提案工作規范有效
一年來,區政協深刻把握人民政協協商式監督的性質定位,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堅持問題導向,緊扣重要工作協商監督,推動民主監督職能向中心聚焦、為大局出力。
這一年,區政協把強化民主監督提升履職質效作為重要抓手,緊扣區委、區政府重要工作、重要事項、重要領域開展監督,做到在參與中監督、在監督中支持、在支持中助推發展。
——在重點項目推進方面,區政協就南川頁巖氣外輸管道、西環高速公路、疾控中心搬遷、應急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情況,開展常委視察、現場監督,提出建議意見19條,助推相關工作提質增效。
——在文明城區創建方面,按照區委要求,由區政協主席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各鄉鎮街道開展督導檢查,帶著任務去、助推問題改,推動創建工作落地落細。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區政協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責任,12名委員河長堅守“五水共治”第一線,聚焦“三排三亂三率問題”明察暗訪,助推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服務效能提升方面,區政協專題聽取了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工作情況匯報,對區水利局工作進行了民主評議,推薦30余名委員擔任司法、行政等部門特邀監督員,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積極釋放監督效能。
把委員提案及提案辦理作為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來抓,使之成為協助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和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徑。這一年,區政協推動提案工作更規范更有效。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出臺《提案提質增效六項制度》,開通“智慧政協”提案系統,匠心打造“精品提案”,引導委員提交提案228件,審查立案224件,選取重點提案14件。高度重視辦理實效。采取專題會交辦、主席會視察、金點子摘報、專題民主評議、區領導領銜督辦等舉措,推動人才公寓建設、托養機構建設、農村改廁管護、老舊小區改造、半溪河親水工程提升等一大批提案得到快速辦理和有效落實,提案辦復率達100%,委員滿意率達98.2%。創新營造提案氛圍。與團區委一道創新開展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征集活動,在《南川日報》和南川電視臺推出“講好提案故事”系列報道,對委員優秀提案、先進承辦單位通報表揚,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提案工作的濃厚氛圍。
履職沒有終點站,服務永遠在路上。一個個認真調研的身影,一遍遍耐心細致的解答,一個個服務發展的提案……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真切感覺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和我們很親”。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