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六年終團圓 區救助管理站幫助受助人員回家
發布時間:2023-02-01 09:38:02 來源:
新聞摘要:

  

  南川網訊(記者 鄧的)“真的太感謝你們了,6年了,謝謝你們幫我找到爸爸。”日前,來自涪陵的楊萍(化名)帶著一面錦旗,來到區救助管理站,感謝工作人員幫助她與走失6年的父親楊海(化名)重聚。

  楊萍說,父親楊海患有精神疾病,她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多年前,她從甘肅嫁到了重慶市涪陵區,就帶著父親一起來到了重慶。2016年10月2日,父親在走親戚過程中走失。多年來,楊萍在各個自媒體平臺發布尋人啟事,但最終都杳無音信,父親到底去了哪兒?

  “他從涪陵流浪到了南川。”區救助管理站站長杜紅川介紹,2016年10月13日,楊海以無名氏身份被鳴玉鎮政府護送到區救助管理站,因本人精神異常,不能自述,無法查找身份信息。區救助管理站將其送入區精神衛生中心進行住院治療,2017年1月為了加強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照料安置工作,對其進行落戶安置并取名為“精衛社”,納入了特困救助供養范圍,楊海得到妥善安置和救助。

  去年10月31日,區救助管理站借助尋親網站發布楊海尋親信息,通過人臉比對獲得了楊海的疑似身份信息。區救助管理站通過多方尋找,獲取了楊萍的聯系方式,并通過DNA比對,確定兩人血親關系,對身份進行了確認,證實“精衛社”就是楊海。隨即,區救助管理站完善了各項流程,幫助其與家人團聚。

  “這些年我們從未放棄過尋找,但一直沒有消息,謝謝你們,謝謝。”當楊萍在區精神衛生中心看到父親那一刻,她緊緊地抱住了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近年來,區救助管理站加強與公安部門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通過人臉識別技術、DNA比對、“頭條尋人”、微信公眾號、救助尋親網等方式,拓展尋親手段,提升尋親服務水平和效率,常態化開展尋親和送返服務,已為多名長期滯留受助人員成功尋親。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