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鴿
看到南大街、北街、東街,大街小巷上越來越多的紅燈籠,聽到各大商場超市開始播放歡快喜慶的音樂,這才意識到,快過年了。
喜歡過年,因為有年的味道。年味是什么?是院落里的裊裊炊煙、商場外的琳瑯滿目,也是貼春聯的紅紅火火、高樓中的燈光璀璨、花市口的氤氳花香,更是做美食的怡然自得。
除夕前的兩三天,在外務工的姨父都會從外地趕回來幫著小姨一起蒸幾籠喜沙肉等待過年。在我記憶中,對年味最深的印象要數小姨家的那一盤年菜——喜沙肉了。
小姨家的喜沙肉別有一番滋味。鄰居家選用的是新鮮三線肉和綠豆面作為原料,她家則是臘肉和含有核桃、黑芝麻、花生米的湯圓芯子。煮肉、蜂蜜上色、下油鍋、切連刀片、夾餡料……一切流程就緒后,就可以上鍋蒸制了。
在等待蒸熟的過程中,總能想象到那入口的滋味有多巴適。入口即化、香而不膩,臘味、甜味在唇齒之間蕩漾,簡直是美味。
小姨說:“寒冬臘月的,趁農閑,做就做上幾碗,不僅自己要享用,還要留來招待客人”。
制作喜沙肉的手藝母親一直想學,奈何悟性不夠,仍未出師,不是上色不均就是切片不勻。小姨打趣地說:“你母親哪里是悟性不夠,是等著你來學。”母親借著“不會做”的名義,每年春節回去,小姨都要給我們包上兩碗,讓我們吃個夠。
小姨家的女兒在重慶中心城區一家五星級酒店上班,在她心里,年味是奮斗的獲得感。她說:“這個春節預計來重慶旅游的人會很多,就給集團申請不休假了,等待游客們打卡重慶。”
當然,不休假年還是要過的。小姨打算除夕前夜給妹妹郵遞幾碗喜沙肉過去,哪怕再忙也能感受家的味道。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你看,樹梢上的燈籠、鼓樓廣場的人群、逛年貨節的游客……還有無數新的希望,拼貼出了年的味道,他們都在你我身邊興奮著、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