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習記者 易浩然
春節臨近,在外人員陸續返鄉,黎香湖鎮南湖村也熱鬧起來。村民間相互走親訪友,也常常圍坐在一起,細數這些年發生在身邊的變化。
張承學是村里的脫貧戶,說起變化,他總是激動地和大家擺談?!斑@么多年我們屋頭的變化,大家都是看到起的,我經歷的這些大事情,大家都是見證人?!敝心陠势蕖⑸盍实?、脫貧攻堅、提名年度“感動南川人物”、走上致富路,這些大事件被張承學一一記在了心上。
“1999年,我老婆去世,留下常年患病的岳父岳母和年幼的娃娃,當時生活一下就陷入了絕境。”妻子去世后,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張承學一個人的肩上,這讓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居住幾十年的土房搖搖欲墜、孩子上學正需用錢、岳父岳母雙雙患病、自己又腰椎損傷干不了重活……這一件件糟心事,讓剛步入中年的張承學一下白了頭,常年入不敷出,也讓他最終陷入了貧困。
2015年,我國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皬哪莻€時候起,市、區、鎮各級領導都來慰問過我,解決我的難題,我的電話號碼他們都記得到。”從幫扶政策到人文關懷,張承學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熱切關注。“我一不愁吃、二不愁穿,父母看病、一家人的住房,樣樣都得到了保障?!?/p>
2018年,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在土房住了大半輩子的張承學搬進了夢寐以求的新房,“能住進又寬敞又明亮的新房子,這輩子值啦?!睆埑袑W興奮地說。告別四面漏風的泥草屋,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張承學不僅搬進了新家,也解決了一直以來看病難的問題。在國家醫療保障之下,困難群眾可以有病先醫、事后結算,并且大部分費用由國家報賬。在“應保盡保,應幫盡幫”的補貼政策幫扶下,讓張承學肩上的擔子松了不少。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對于張承學來說,這一年也是一個“大事年”。在這年,張承學憑借著數十年如一日孝老愛親的行為,被提名為2019年度“感動南川人物”。張承學指著證書,驕傲地說:“想不到我一個貧困戶也能得到這么多人的關注,我特別自豪?!?/p>
2022年,張承學的生活邁上了新臺階?!版偵弦M了很多項目,我做泥瓦匠,離家近,活路又輕松,工錢都有七八萬元?!睆埑袑W臉上笑開了花,“黨的二十大報告上說了,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咱們農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毖劭粗柘愫糜纹放圃絹碓巾懥?,張承學決定今年開始利用養殖增收,將土貨賣給游客和附近的商戶,搭上致富的列車。
近幾年,不僅僅是張承學的日子越過越好,整個南湖村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我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南湖村發揮當地生態資源優勢,融合“農文旅”,以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兜住了黎香湖生態底子,通上了柏油路,建起了鄉村旅游接待中心,安上了太陽能路燈、集中供水管網,南湖村正走出一條活力十足、繁榮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張承學感嘆道:“我們南湖村這個小地方也發生了大變化,真的是走進現代化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