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八條的前景隨想(二)
發布時間:2023-01-18 09:27:17 來源:
新聞摘要:

  

  劉先暢

  四、《獄中八條》的前景展望

  1949年11月27日,如果渣滓洞、白公館的242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全部犧牲,“獄中八條”這至寶可能就無人知曉。

  歷史事實是,在血雨腥風中,最后有30余人成功逃離了渣滓洞和白公館這個“活棺材”。但是,現在的人們并不知道他們具體是怎么逃出來的。

  他們是挖地道悄悄逃出來的嗎?不是。是搞暴動越獄出來的嗎?也不是。是外面的同志營救出來的嗎?肯定不是。是在敵人疏忽大意時僥幸逃出來的嗎?絕對不是。那他們究竟是怎么逃出魔窟的呢?

  面對天寒地凍、銅墻鐵壁和劊子手的屠刀,饑寒交迫、體弱多病、手無寸鐵的他們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說的?是怎么做的?一連串懸念和疑問,留下很大的藝術想象空間和戲劇創作空間,也是人們多年來期待解答的問題。

  對此,長篇小說《紅巖》沒有具體描寫,長篇小說《最后的58天》也沒有詳細披露,電影《烈火中永生》《最后58天》也沒有形象展現。

  根據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筆者守正創新,推陳出新,潛心創作了電影劇本《11·27》,2020年參加全國第十五屆“夏衍杯”電影劇本征集評選,結果落選。之后,筆者再采風,再請教,再思考,再修改完善,再精雕細琢,2021年更名為《獄中八條》參加全國第十六屆“夏衍杯”電影劇本征集評選,結果從1149部合格劇本中脫穎而出,成為15部獲獎劇本之一。“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獎是經中宣部批準設立的國家一級獎項,是中國電影文學的最高獎,也是國內唯一一項電影劇本的政府獎,被譽為“中國電影編劇的奧斯卡”。

  電影劇本《獄中八條》從獨特的視角,用新穎的手法,在壓縮的時空,只講述1949年11月27日從早到晚這一天時間里,獄友們如何視死如歸、眾志成城、絕境求生,寧愿犧牲生命,也要完成使命,從魔窟中帶出“獄中八條”的悲壯故事,譜寫了一曲絕地自救的沉雄壯歌,發揚了紅色傳統,傳承了紅色基因,賡續了紅色血脈。重慶“11·27”大屠殺之后,來之不易的“獄中八條”,在黨的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持續發揮著深遠的警示作用。

  《獄中八條》沒有全面講述“獄中八條”形成的詳細過程,也沒有詳細講述“獄中八條”后來如何發揮了警示作用,只集中講述“獄中八條”作為一個重于生命的至寶,拼命帶出渣滓洞是革命烈士們的神圣使命。電影故事凸顯的是,不忘初心,初心如磐,牢記使命,使命如山!

  “獄中八條”來之不易,《獄中八條》創作也不易,劇本獲獎更不易!獲獎后,《重慶日報》發了專題新聞,重慶市電影局上報了消息,重慶市作協上報了喜訊。好聽好唱又勵志的擬拍電影《獄中八條》主題歌《向往芳草地》已于一年前先行登陸各大音樂平臺。市委宣傳部要求謀劃劇本轉化為電影事宜,后因疫情原因,謀劃進程放緩,項目尚未啟動。2022年12月22日,筆者作為編劇,還以“支持夏衍杯獲獎劇本《獄中八條》拍成電影”為題,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表達了自己的期盼。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建立健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長效機制,確保黨的二十大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做好各項決策部署的承接落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重慶大地彰顯出更加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中央最新提出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為了實現“四敢”,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跳出“舒服區”、闖出“恐懼區”、走入“探索區”、進入“成功區”,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以實干樹形象,靠實干出業績,敢闖敢干,唯實爭先,全面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重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新擔當、新作為,創造新偉業、建設新重慶。

  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重慶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堅決擁護“兩個確立”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決定》,是新重慶建設的動員令、路線圖和任務書。

  事爭一流是志氣,力爭一流看作風,奮爭一流靠方法。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進入“成功區”,創造新偉業,建設新重慶,需要弘揚“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強大力量,沖破因循守舊的條條、破除慣性思維的框框、擺脫墨守成規的約束,對理念、方法、機制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性變革,引導全社會保持奮進者姿態、創造性張力。需要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提升重慶文化傳播力、吸引力、影響力。重慶正在創造性抓好落實執行,力爭以原創性舉措,在全國做出特色、亮點、經驗,形成更多具有辯識度、傳播度、美譽度的引領性、標志性成果,切切實實以一域為全局添彩。這令人備受鼓舞!由此想到《獄中八條》項目的前景是樂觀的,是值得期待的。

  文藝是文化的名片,是文明的重要標尺,也是時代的重要標識。堅持用文藝傳播先進理論,用文藝傳承紅色基因,用文藝提振精氣神,這是著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1月4日,市委書記袁家軍在走訪市委宣傳部時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用好重慶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巖精神,不斷提升全社會文明素養。要建設文化強市,建立高水平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出更多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力作。

  在全周期文藝精品服務機制、文化精品創作閉環管理機制、文藝創作引導激勵機制和生產資助體系下,故事電影《獄中八條》有望打造成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成為有全國影響力的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

  如果《獄中八條》成功轉化為故事電影,統籌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打造一部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標志性黨史教材,用喜聞樂見的故事電影形式宣傳紅巖精神,對于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弘揚精神譜系,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對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養成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都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飛雪迎春到,瑞雪兆豐年。在新重慶的新征程上,筆者仿佛聽到和看到故事電影《獄中八條》主題歌《向往芳草地》在神州大地上廣為傳唱:

  我追尋追尋那紅梅花兒開,讓星火點亮青春的榮耀;我渴求渴求那愛情比蜜甜,讓靈魂綻放自由的光芒;我暢想暢想那生活天天美,讓熱血書寫人生的詩行;我遙望遙望那芳草碧連天,讓神州充滿富強的樂章!芳草地啊美麗芳草地,你是我銘記于心的信仰,你是我不絕于耳的歌謠。芳草地啊多彩芳草地,你是我永恒不變的夢想,你是我亙古不滅的向往!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