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領到分紅后喜笑顏開。記者 劉曉娟 攝
南川網訊(記者 劉曉娟)近日,鳴玉鎮會議室的大桌上,一摞摞現金壘成金字塔狀,讓人望著“眼饞”。這里正在舉行2022年度鳴玉鎮特種稻種植分紅兌現頒獎大會,該鎮163戶“股東”獲得分紅18.42萬元。被叫到名字的農戶們陸續簽字,領取屬于自己的那份紅利,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2021年,鳴玉鎮聯合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技術團隊,與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合作,引進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重慶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李賢勇教授團隊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通過“六統一”即品種、播期、育秧、防治病蟲、技術指導、收購價格統一,“四集中”即培訓、管理、收割、銷售全面集中的實施要求,采取“公司+科研團隊+集體+農戶”的訂單農業、集體運營模式,在明月村4組建成150畝“特種稻種植試驗基地”,達到化肥農藥雙減、老百姓省工省時省力的目的,促進增產增收,降本增效。
鳴玉鎮農服中心主任陳遠文介紹,合作公司對特種稻采取保底價收購,高于市場價的利潤部分作為分紅,20%歸村集體所有,80%歸村民。
與種植傳統水稻相比,種植特種稻成本收入比降低15%,收益率提升50%,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讓“股東”們嘗到了“甜頭”。2021年,明月村的特種稻獲得豐收,種植特種稻的26戶村民獲得了15萬元分紅,村集體經濟也收益3.7萬元。
2022年,該鎮擴大種植面積,在明月、金光、四中三個村種植特種稻650畝,公司以4元/公斤的價格進行收購,3個村入股農戶共計收入61.4萬元,其中農戶土地入股產業收益的42.98萬元,剩下的高于市場價收購產生的18.42萬元利潤則由參與種植的農戶按照產量進行分紅。
金光村4組村民龔月遠可以算是“大股東”了,2022年他一次性種了15畝特種稻,在分紅大會上,他收到了32960元的錢款,其中入股產業收入23072元,分紅9888元。“與種植傳統水稻相比,種植特種稻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種植過程省了不少事兒,收益還更高了。”龔月遠說。
“劃得著!劃得著!今年種了9畝,除了賣水稻的錢,還有4000多元的分紅。”明月村3組村民周后坤2022年第一次種植特種稻,收入了近1.5萬元,他說2023年爭取再多種幾畝,再增加點收入。
“特種稻的發展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陳遠文介紹,根據鎮黨委政府規劃,以及村干部、農戶的發展期待,2023年全鎮預計發展特種稻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