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鄉村的賣貨郎
發布時間:2022-11-29 09:22:57 來源:
新聞摘要:

  

  徐宏敏

  還記得老貨郎的吆喝聲嗎?“大姐姐,小妹妹,可要針啦,可要線,可要青布做鞋面?”

  聽到吆喝,人們蜂擁而至,把攤位圍得水泄不通。如果商品比較少,挑不到喜歡的,人群便會散去。若貨品堆成小山,琳瑯滿目,賣貨郎就不用去別村了,這些就能賣完。

  雪花膏,發夾,兒童連環畫,針線包,美容鏡,小手帕,貼畫……應有盡有。大部分都是兒童和女人的用品,原來賣貨郎早就知道,婦女和兒童的錢最好賺。

  其中最暢銷的就是雪花膏。入冬后,天干物燥,皮膚容易皴。女人愛美,最喜歡買的就是護膚品。

  油質雪花膏最好賣,粉底最不好賣。因為當時的人比較傳統,不愛涂脂抹粉。

  賣貨郎剛擺上貨攤,貨品就被搶購一空。

  人們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賣貨郎則收攤,一路搖鼓叫賣,漸漸遠去。

  那個年代,人們思想保守,因此沒多少人愿做生意。

  記憶中的賣貨郎,兩個月能來一次就不錯了。他們走街串巷,風餐露宿,餓了就吃百家飯,累了就夜宿農家。他們也不白吃白住,會給些商品以示酬謝。

  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看到賣貨郎的身影。特別是夏天,會有人專門賣冰棍。他們騎著自行車,后座放著一個大泡沫箱,里面放一塊小棉被。

  正值麥收,人們都在地里干活。看到有人賣冰棍,就讓孩子去買。那時的冰棍就是糖水加冰塊,再加點色素。綠的,黃的,紅的……五顏六色,喜歡哪個顏色就買哪個。即便這樣簡單,也甜了整個夏天。

  一年年,年少的時光就在賣貨郎的吆喝中度過。那時的人們簡約淳樸,各安其職,雖無大富大貴,卻也清淡安樂。

  后來我去縣城讀書,再也沒有看到過賣貨郎。

  白落梅道:我愿與沿街挑擔的賣貨郎,詢問來處,與行走天涯的江湖戲子,道說平安。

  賣貨郎是曾經鄉村的一道風景。

  漸行漸遠的歲月,漸行漸遠的人們,天地未變,人卻已老。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