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南川
發布時間:2022-11-10 08:40:14 來源:
新聞摘要: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南川

  ——我區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本報訊(記者 鄧的)連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大家表示,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南川貢獻更大力量。

  區發展改革委: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金紅表示,我們將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做強做優綠色制造業,點燃綠色服務新引擎,增強綠色農業發展新優勢,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支撐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綠色低碳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服務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南川建設中新(重慶)國際綠色發展示范基地。

  區水利局:

  扎實做好治水護河各項工作

  區河長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區水利局黨委書記李廷權表示,將堅決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政治責任,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十六字”治水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施行系統聯治,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防汛抗旱紅線、嚴格水行政執法、維護良好水事秩序,矢志不渝,篤行不怠,緊盯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加大調度督促力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充分發揮好河長制平臺作用,鞏固拓展河流治理成效,扎實做好治水護河各項工作,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實現河流功能永續利用,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整體水平,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作風、扎實有效的措施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區河流成為“生態河”“景觀河”“清水河”“民生河”。

  區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明理說,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把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將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抓好當前工作結合起來,以飽滿的熱情、迅速的行動、有力的舉措,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南川落地見效。

  周明理表示,區生態環境局將保持污染防治的戰略定力,用更高標準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市級“兩山”基地創建申報。

  金佛山管委會: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勝地

  “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我們進一步抓好以金佛山為核心引領,以‘文旅康養+’為重要抓手的綠色發展戰略注入了新理念、新內涵、新舉措。”區金佛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郝位翔說,一直以來,我們始終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強化主體主動、部門聯動、社會能動相結合,高品質保護美麗金佛山,高質量夯實了綠色發展本底。

  郝位翔表示,金佛山管委會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守正創新、強化擔當使命、提升文旅康養發展能級,以文態、業態、形態、生態“四態”融合抓規劃;以森林、中醫藥、運動、文旅“四養”結合抓招商和產業布局;以生態資源資產化、生態資產產品化、生態產品品牌化、生態品牌國際化“四化”組鏈抓改革,以高顏值生態鑄就宜居之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勝地。

  山王坪鎮:

  守好綠水青山護好生態本底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山王坪鎮黨委書記何川表示,綠色產業是促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支撐點,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前提下,找準地區特色產業,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是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必然路徑。山王坪鎮將繼續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守護綠色本底,加快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配齊垃圾清運設備及人員,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綠色宜居環境。以建設黃連示范片、中蜂示范點為抓手,做優做強山王坪農文旅融合品牌,暢通產加銷渠道,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依托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天山坪峽谷、袁家灣梯田、玉簪花基地等優質旅游景點,深入推進“生態+”旅游、康養、運動、研學等業態,推動“兩山”轉化,實現鎮域經濟綠色增長。

相關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