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南川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我區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南川網訊(記者 聶靈靈)連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大家表示,要深刻領會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在南川大地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區委組織部:
凝聚人才力量
積蓄發展動能
“黨的二十大將人才工作納入專章部署,把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闡明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整體推進的內在邏輯,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區委人才辦副主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霄霄表示,區委人才辦、區委組織部將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強化黨管人才工作格局,推動黨管人才具體落實到黨愛人才、黨聚人才、黨興人才上,分期分批開展各類人才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培訓,大力實施“金山英才”領跑、科技創新人才集聚、青年人才筑夢、產業人才培育四大工程,持續深化校園菁英引才行動,積極推動23項人才服務措施落實落地,全方位支持人才、幫助人才,千方百計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切實營造“近悅遠來”良好生態,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南川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強大動能。
區人力社保局:
厚植人才沃土
吸納優勢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人才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人才事業發展吹響了引才聚才的‘沖鋒號’,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也為人力社保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區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民愛說,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立足新起點,融入新格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積極落實“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完善柔性引才機制,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深化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創新開展系列引才活動,編制緊缺人才目錄,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領域靶向引才;深入實施“巴渝工匠”行動計劃,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智能人才、技能人才,推進職業技能提升;強化服務留才,努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讓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鳴玉鎮:
健全人才機制
充盈人才“蓄水池”
鳴玉鎮黨委書記毛霞表示,鳴玉鎮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引才育才上下功夫,堅持做到在組建鄉村人才智庫上做文章,靶向引進藝術家、農業專家、企業管理精英等各類人才加入智庫,為村內產業發展、文化挖掘、品牌建設等提供智力支撐。在推廣“一產業一團隊”發展模式上做文章,通過建立“1個專家團隊+1支本土農技隊伍+1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為農村經濟發展培養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在村(社區)人才驛站服務點、鄉賢數據庫等平臺建立上做文章,動態更新鄉賢基本信息,健全人才互動機制,引進鄉賢資源、呼喚能人回歸、促進農民轉變觀念;開展系列農技競賽,為技能人才提供切磋技藝、提升技能的平臺,營造以賽促學、以學促技的良好氛圍,持續充盈鄉村人才“蓄水池”。
大觀鎮:
盤活人才資源
注入發展“活水”
“作為基層組工干部,只有將人才引進來、留下來、育出來,全力盤活用好各類人才資源,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大觀鎮黨委組織委員羅塵塵說,大觀鎮將打造過硬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持續用好“書記工作室”,進一步推動換屆后村(社區)“兩委”班子素質能力整體提升。因地制宜健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為有知識、有能力、有熱情的返鄉創業人才在土地流轉、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扶持。加快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擴寬實訓基地建設,探索符合農民需求的固定課堂、田間課堂、流動課堂等交流學習新模式。錘煉黨政人才,注重將年輕機關干部選派到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完善工作成效評價機制,用鄉村振興成效檢驗黨政人才工作實績。